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
同期的世界
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
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
1、兴 盛 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
2、衰 亡 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
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
1、兴 盛 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 亡 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
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
1、兴 盛 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 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 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 亡 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
四、重要制度
1、井田制 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 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封制 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 容 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②影 响 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注释]
①阳城:在今河南登封。②亳:今河南郑州。③殷:今河南安阳。④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⑤镐京:今陕西西安。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政 策 三代①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
2、农 业
①农 具 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
②水 利 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
③作 物 五谷②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
④农 技 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
3、畜 牧 业 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车行。
二、手工业
1、冶铸业 “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
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
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
2、纺织业 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
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
3、陶 瓷 业 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
4、玉漆器 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③墓存多精品。
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
三、交通和商业城市
1、交 通 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
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
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
2、商业城市 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
“商邑翼翼④”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②“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③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④翼翼:繁盛的意思。
第三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
1、争霸原因 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
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
2、齐国称霸 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
(前7世纪前期) 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
“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
葵丘①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
3、晋楚争霸 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
(前7、6世纪之交) 城濮②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
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
4、吴越称霸 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
(前5世纪前期) 西入楚都南灭越,称霸南方二十春。
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
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 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
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
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
2、齐魏交战 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
(前4世纪中) 桂陵③马陵④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
3、秦赵交战 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⑤。
(前3世纪中) 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
三、东周的民族融合
1、民 族 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
2、影 响 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
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②城濮:今山东鄄城。③桂陵:今河南长垣。④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⑤长平:今山西高平。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东周的社会经济
1、农 业
①农 具 西周晚期铁器兴,春秋农具大变更。
东周耕犁高效率,铁器时代喜来临。
标志提高生产力,农用动力新革命。
②水 利 东周水利亦精进,楚国芍陂利农耕。
中原桔槔①灌农田,西门豹渠反迷信。
沟通泾洛②郑国渠,都江堰边说李冰。
2、手工业的发展
①冶铸业 东周冶铸多发明,铸铁柔化技先进。
冶铁工艺先领跑,早于欧洲二千春。
青铜工艺亦创新,莲鹤方壶为珍品。
铜器图案金银错③,青铜器皿美绝伦。
②纺织业 纺织技高多细密,麻布残片楚墓存。
漆器工艺亦创新,夹?④漆器映丽人。
③盐酒业 煮盐酿酒多兴盛,国人生活联系紧。
池海井盐全开发,用曲酿酒喜发明。
④《考工记》 手工发展有理论,《考工记》载齐官营。
手工工艺详介绍,工程技术有盛名。
3、商业和城市
①商 业 春秋战国商繁盛,土特产品交流频。
鱼盐皮革马象牙,中原市场常见品。
范蠡号称“陶朱公”,巨商吕氏⑤后相秦。
②城 市 东周城市多特征,政治中心商繁盛。
都城临淄邯郸郢,人口众多商贸频。
二、春秋社会变革
1、田税改革 东周铁器与牛耕,效率提高地开垦。
私田激增兴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施行“初税田”,按亩征税影响深。
2、影 响 剥削方式大变更,农民地主新阶层。
耕地国有转私有,封建地制初形成。
三、战国七雄变法
1、原 因 春秋田制初变更,土地私有渐流行。
新兴地主势渐强,废除旧制变法兴。
2、概 况 魏国李悝初变法,吴起变法后牺牲。
商鞅变法为强秦,两次改革略说明。
①政 治 废除分封行具制,令民什伍连坐行。
按功授爵奖军功,贵族无功成平民。
②经 济 废除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法确定。
重农抑商奖耕织,秦国统一度量衡。
③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文化专制秦初行。
3、影 响 商鞅变法新特征,封建制度终确定。
①政治上 中央集权初施行,地主执政贵族恨。
以法治国建县制,影响中华兰如今。
②经济上 确立封建私有制,发展经济国强盛。
秦国统一奠基础,消极影响亦鲜明。
③文化上 文化高压多峻法,秦朝立国难长存。
[注释]
① 桔槔:中原地区一种汲水农具。②泾洛:指黄河支流泾水和洛水。③金银错:在铜器表面用金银丝构成图案。④夹?:用薄木卷曲贴以麻布再涂上漆。⑤吕氏:指吕不韦。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220)
同期的世界
秦朝(前221---前207) 印度孔雀王朝
西亚 安息
秦汉时期(前221-220)
欧洲 古罗马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
一、政治
1、统一原因 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 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 a政治 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b经济 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
4、集权措施 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 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 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 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c秦律 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
②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 响 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5、秦末起义 ①原因 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
a役繁 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
b刑酷 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
c税重 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
②概 况 陈胜首义大泽乡⑥,“伐无道,诛暴秦”。
a陈吴首义 张楚政权定于陈⑦,陈吴被害业未竞。
b刘项反秦 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
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
③意义 a政治上 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
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
b经济上 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
c精神上 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
二、经济
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
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
三、民族关系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收河套修长城。
四、外交关系
国人迁朝避暴秦,徐福东渡到东瀛⑧。
五、文化
雕塑珍品兵马俑⑨,秦砖汉瓦楚歌行。
小篆隶书书同文,法家思想为至尊。
[注释]
①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③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都城。④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沟通湘江和漓江。⑤大泽乡:今安徽宿州。⑥陈:今河南淮阳。⑦东瀛:对日本的一种称呼。⑧兵马俑:即陕西临潼秦皇陵兵马俑。
第二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刺史制度
1、秦 朝 监察制度源先秦,秦朝御史传诏令。
监察百官多进谏,“汉承秦制”有改进。
2、西 汉 武帝划分监察区,刺史巡查州慎迎。
3 东 汉 剌史监察辖军权,改称“州牧”权更盛。
郡县转为州郡县,监察机构空虚名。
二、郡国并存制
1、汉高祖 汉初郡国两并行,高祖分封图永存。
王国割据后反叛,侯国收税隶属郡。
2、汉武 帝 王国势大胁帝君,武帝颁行“推恩令”
分割王国多列侯,归郡管辖权归君。
“附益之法”又颁行,诸侯收税禁迎宾。
禁止参政无权势,中央集权终又成。
三、察举制
1、西 汉 中央集权秦汉兴,选官制度汉革新。
皇帝征召与察举,岁举人才重贤能。
杰出人才遭重用,武帝繁盛有原因。
2、东 汉 东汉察举重孝廉,选拔人才有变更。
乡举里选重声望,门第望族多公卿。
官僚集团多豪强,世家地主渐形成。
四、编户齐民
1、制 度 汉朝强盛人丁盛,管理百姓举措新。
平民百姓入户籍,编户齐民有身份。
2、负 担 承担义务据资产,兵役徭役赋税征。
丁税更赋民沉重,田租较轻民贫困。
官府巧立附加税,男女服役多艰辛。
秦汉强盛国强盛,人民辛勤民贫困。
五、两汉主要帝王的活动
1、高祖措施 ①政治 刘邦起兵灭暴秦,约法三章民欢迎。
汉王败楚都长安,前朝为鉴举措新。
分封王国埋祸根,郡国并存最鲜明。
②经济 复员释奴还爵宅,十五税一抑商人,
③民族 北伐匈奴遭围困,国力弱小先和亲。
2、武帝措施 ①政治 武帝雄才措施新,改革官制明治令。
选举贤能察举制,王国“附益”“推恩令”。
刺史监察独尊儒,中央集权又形成。
②经济 盐铁官营抑物价,铸钱五铢商税征。
③民族 北败匈奴通西域,“百越”“西南夷”设郡。
④外交 接待朝日两使节,交往频繁促强盛。
⑤文化 儒家思想成正统,设立太学读儒经。
岁首正月“太初历”,重视文史多名人。
3、光武帝 ①政治 刘秀起兵灭“新”朝,年号光武东汉兴。
光武柔道治天下,优厚武将重文臣。
剌史尚书台扩权,地方官衙减大臣。
乡举里选重孝廉,豪强势大多公卿。
②经济 复员释奴民返乡,三十税一汉中兴。
③民族 光武遣使“西南夷”,西南回归喜盈盈。
④外交 三韩①遣使见光武,加强联系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4、汉明帝 ①民族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又占领。
明帝遣使为班超,经营西域三十春。
②文化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注释]
①三韩:指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
第三节 两汉对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衰
1、战 国 匈奴崛起牧又耕,使用铁器渐强盛。
冒顿统一占河套,南犯三国①踏长城。
2、秦 朝 蒙恬率军收河套,修筑长城挡骑兵。
中原农业有保障,长城利弊史作证。
3 西 汉 汉初高祖曾遭困,国弱和亲边贸行。
①击败匈奴 武帝国强新策略,卫霍②率军三远征。
首征收复河南地,二征河西③逐匈军。
三征汉军至漠北,大破匈奴主力军。
②昭君出塞 汉末匈奴乱纷纷,呼部④归附又求婚。
昭君出塞春意暖,双方互市乐盈盈。
4 东 汉 匈奴分裂南称臣,北匈南犯又西征。
窦固窦宪双出兵,大败北匈北疆靖。
二、张骞通西域
1、出使西域 武帝遣使图匈奴,张骞“凿空”初西行。
西域诸国初了解,二次出使交流频。
2、出使影响 葡萄石榴传内地,细君公主嫁乌孙。
西域内地连一体,有利双方共奋进。
世界文化汇聚焦,西域文化彩缤纷。
3、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初设置,保护商旅辖军政。
(前60年) 西域初始归中央,华夏国土一部分。
4、东汉班超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势压顶。
明帝遣使为班超,深入虎穴败敌人。
西域班超为都护,投笔从戎三十春。
三、西南夷
1、秦 朝 云贵川湘多峻岭,民族众多路难行。
秦汉统称“西南夷”,秦朝统一初设郡。
2、西 汉 武帝遣使夜郎国,设郡封王赐王印。
管辖贵州封滇王,“滇王之印”为见证。
武帝西南设郡县,汉末西南离家庭。
3 东 汉 光武中兴使西南,回归团圆喜盈盈。
四、百越
华东华南多越人,中华民族一部分。
1、东 周 两广南越浙东越,越王称霸曾卧薪。
2、秦 朝 秦朝征越开灵渠,运输军粮军连胜。
南海象郡桂林郡,南方开发初跃进。
3,西 汉 武帝南越设九郡,有效管辖到如今。
[注释]
①三国:指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②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③河西:指河西走廊。④呼部: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一部。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朝关系
1、使节往来 隔江朝鲜为友邻,秦汉战乱多移民。
三韩遣使见二武①,加强联系交流频。
2、贸易往来 输华檀弓果下马,铁器漆器镜东行。
3、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跨两岸,辰韩似秦俗相近。
二、中日关系
1、使节往来 隔海相望有东瀛,徐福东渡到日本。
日本“使译通于汉”,汉武喜迎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2、贸易往来 东传丝帛铁铜器,倭人生活初变更。
三、丝绸之路
1、陆上丝路 张骞“凿空”辟蹊径,丝路长安西远行。
阳关西行越葱岭,安息中转到大秦。
中西商旅携异珍,风餐露宿伴驼铃。
2、海上丝路 广东扬帆去远航,途泊南洋又西行。
穿过海峡到印度,中外交往影响深。
3、中外交流 丝路开辟商旅行,中西南亚交流频。
①中越往来 象牙犀牛入中国,牛耕水利到越境。
②中西往来 铁器丝绸渐西传,佛教传入后兴盛。
铸铁井渠造纸术,中华技术受欢迎。
③往来影响 东西两大外交圈,丝路沟通联系紧。
扩展东亚文化圈,远及欧洲影响深。
四、与西亚(安息)往来
西亚大国为安息③,海陆丝路联系紧。
丝绸之路中转站,转手贸易获利润。
五、与欧洲(大秦)往来
1、间接往来 欧洲大国有大秦④,安息阻隔难通行。
欧中遣使图直通,加强往来贸易盛。
2、直接往来 甘英西行波斯湾,出使大秦事未成。
大秦使者到中华,《后汉书》中载分明。
[注释]
①二武:指汉武帝和光武帝。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③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一带。④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特征
1、民族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二、自然科学
1、历 法 秦汉科技立功勋,领先世界为特征。
岁首正月“太初历”,完整历书初制订。
2、天 文 太阳黑子汉记录,世界公认第一名。
东汉才子数张衡,解释月食科学性。
遥测地震地动仪,早于欧洲千七春。
3、数 学 东汉算术有九章,算术命题时先进。
应用数学新标志,完整体系已形成。
4、医 学 《黄帝内经》汉编定,医学理论初奠定。
①医 著 东汉《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初诞生。
②名 医 东汉“神医”数华佗,擅长外科能回春。
手术使用麻沸散,早于西方千六春。
“医圣”《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世永存。
5、造纸术 四大发明纸先行,西汉首创有实证。
绘图纸出放马滩,改进造纸有蔡伦。
植物纤维“蔡侯纸”,造价低廉易推行。
初传朝越与日本,唐传非欧促文明。
三、社会科学
1、哲 学 两汉哲学有精进,唯心唯物两分明。
①董仲舒 西汉儒生董仲舒,顺应统治学说新。
“天人感应”有联系,天子替天统臣民。
诸家学说皆禁止,独尊儒术统政令。
建立太学育顺臣,教育内容为儒经。
②王 充 东汉王充唯物论,反对感应反鬼神。
精神依存于形体,提倡薄葬利国人。
物质元气构万物,批判神学著《论衡》。
2、宗 教 汉朝宗教格局新,佛教传入后兴盛。
儒家学说成正统,道教产生后变更。
①佛 教 西汉丝路交流频,佛教初传后兴盛。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②道 教 东汉道教《太平经》,方术道家联系紧。
散财济穷民欢迎,道教派别两典型。
宣传起义太平道,五斗米道源张陵。
3、文 学 两汉文学有精进,汉赋乐府最典型。
①汉 赋 新体汉赋多特征,排比散文多韵文。
辞藻华丽多堆砌,两汉赋文两分明。
气势恢弘篇幅长,相如子虚赋上林。
东汉班固《两都赋》,现实感强短而精。
②乐府诗 汉武乐府歌轻盈,乐府采诗民间行。
形式朴实语通俗,乐府名篇印人心。
十五从军《陌上桑》,《战城南》并《东门行》。
4、艺 术 秦汉艺术多精品,历史资料为特征。
①雕 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八大奇迹非虚名。
成都洛阳艺术俑,造型生动乐盈盈。
砖瓦瓦当建筑美,艺术实用到如今。
②绘 画 壁画帛画木刻画,艺术珍品多纷呈。
马王堆墓帛画美,色彩绚丽为珍品。
画像石与画像砖,解读历史汉风情。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同期的世界
亚洲 1、波斯萨珊王朝 2、印度笈多王朝
魏晋南北朝 3、朝鲜“三国”时代 4、日本大和国家建立
欧洲 1、罗马帝国分裂 2、西罗马帝国灭亡
3、法兰西王国建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概况 ①区域 六朝开发初跃进,江东①扬子②达粤闽。
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盆③多粮囤。
②垦 荒 江南蛮荒多於地,南迁农民技先进。
开垦荒地勤劳作,鱼米之乡渐有名。
③种 植 兴修水利多工程,作量种植量激增。
北方作物南引种,产量提高民欢欣。
2、原因 ①政策 六朝统治举措新,奖励耕织劝农耕。
安抚农民兴水利,农业发展国安稳。
②劳力技术 汉末农民初南迁,两晋末年民南进。
南方劳力达百万,技术先进勤耕耘。
③民族融合 南迁荆扬④达粤闽,各族交融似家庭。
各族人民齐开发,南北经济趋平衡。
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受挫原因 秦汉北方为中心,过度开垦源人增。
水土流失劣环境,汉末魏晋战乱频。
五胡⑤内迁多畜牧,中原农耕屡废兴。
2、恢复发展 北方政权图振兴,重视农业渐复兴。
①工 具 水碓水磨谷加工,马钧翻车灌溉勤。
深耕细作积肥粪,技传南方农兴盛。
②水 利 渠堰堤塘魏兴复,三国经济魏至尊。
水田通渠勤浇灌,北魏孝文曾诏令。
③开发边疆 开发边疆图强盛,河西走廊亦牛耕。
辽东各族勤耕作,中华各族立功勋。
三、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丝织为主纺织业,三国发展最典型。
曹魏织造设机构,襄邑洛阳为中心。
吴国育培八辈蚕,缫丝质量超前人。
蜀汉蜀锦美精致,行销吴魏受欢迎。
2、矿冶业 冶炼技术又精进,百炼成钢技又进。
灌钢合炼生熟铁,相州⑥军刀天下闻。
酒泉龟兹见石油,蜀汉中原多气井。
油气照明又治病,北周石油焚敌军。
3、制瓷业 制瓷技高好前景,南方青瓷多器皿。
形制美观技北进,北方白瓷初诞生。
4、造纸业 两汉造纸初发明,六朝造纸量激增。
取代简牍利书写,南北造纸四中心。
洛阳长安纸白滑,建业扬州纸薄平。
四、商业
1、北 方 魏晋六朝多战争,南北商业两分明。
商品经济发展慢,北魏洛阳初兴盛。
2、南 方 南方安定商贸频,荆扬益州最典型。
建康城内有四市,商旅秦淮笑盈盈。
五、阶段特色
1、商品经济 魏晋经济多特征,商品经济低水平。
2、自然经济 庄园寺院两经济,地位显要特鲜明。
3、区域经济 江南开发发展快,中原缓慢源战争。
4、民族经济 各族经济多交流,取长互学多亲情。
[注释]
①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②扬子:指长江流域。③两湖一盆:指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四川盆地。④荆扬:指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和扬州(今江苏扬州)。⑤五胡:旧时指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个民族。⑥相州: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数 学 刘徽精算圆周率,极限理论巧运行。
南朝数学祖冲之,“祖率”《缀术》远扬名。
2、农 学 北朝农学贾思勰,潜心研究成理论。
《齐民要术》农牧副,现存农书最完整。
3、地理学 裴秀《禹贡地域图》,绘图原则初诞生。
《水经》作注郦道元,介绍地理文笔俊。
4、化 学 东晋葛洪《抱朴子》,炼丹化学说养生。
二、社会科学
1、宗 教 魏晋六朝多战争,宗教盛行影响深。
①道 教 东晋葛洪多才能,宣扬炼丹图长生。
道教儒家初结合,利于统治压人民。
萧梁道教多经典,丰富教义陶弘景。
吸取佛教等级观,神仙体系亦形成。
②佛 教 汉朝佛教初引进,东晋法显西取经。
a法显取经 旅行著作《佛国记》,南亚历史资料存。
b佛教危害 魏晋六朝佛盛行,佛教危害略说明。
佛教忍耐说轮回,利于统治压人民。
广修寺塔占民田,施舍钱财民赤贫。
寺院经济大发展,苛捐杂税民更困。
c反佛斗争 南朝范缜《神灭论》,反对佛教观念新。
形神互存似刀刃,唯物主义最典型。
魏太武帝周武帝,两次灭佛利弊明。
2、文 学
①建安文学 建安诸杰多才情,“建安风骨”多特征。
风格苍凉详写实,富有生气多作品。
王粲悲吟《七哀诗》,曹操诗诉《蒿里行》。
文姬归汉诗悲愤,承先启后多作品。
②田园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歌歌清新。
朴实恬淡皆自然,《归园田居》乐农耕。
《桃花园诗》说理想,反抗压迫求安宁。
③山水诗 六朝山水诗初兴,《登池上楼》谢灵运。
鲍照感叹《行路难》,矫健之笔抒感愤。
④民 歌 南北民歌大盛行,南北风格两分明。
南方代表《采桑度》,缠绵婉转颂爱情。
北方恋歌牧战歌,慷慨激昂多神韵。
《敕勒歌》与《木兰辞》,草原边塞话风情。
3、艺 术
①书 法 东汉书法成艺术,学者蔡邕隶书俊。
曹魏钟繇隶转楷,得其真传卫夫人。
卫铄指点王羲之,“书圣”父子诸体精。
《兰亭序》与《黄庭经》,书法珍品永扬名。
北方书法雅端庄,“魏碑”龙门二十品。
②绘 画 六朝艺术新特征,宗教色彩特鲜明。
吴国画家曹不兴,佛像画祖史有名。
东晋“画祖”顾恺之,擅画人物多珍品。
《洛神赋图》女史箴,画中人物栩如生。
③雕 塑 佛教盛行影响深,南北建筑两分明。
北方修造石窟寺,云冈龙门史有名。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 阿拉伯帝国
欧 洲 查理曼帝国
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581-618)
一、政治
1、统一原因 ①政治 隋朝一统多原因,长期战乱民难忍。
②经 济 南北经济齐发展,统一实力亦奠定。
③民 族 各族人民互融合,中华一统大家庭。
④军 事 北方练军陈腐败,策略正确渡江顺。
2、集权措施 一统江山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初施行,分工合作效率增。
②科举制 废除九品中正制,考试选官隋初行。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③府兵制 军人户籍入州县,兵农合一利农耕。
兵制田制相结合,府兵本人隶属军。
④赋税制 沿用北魏均田制,予民土地民欢欣。
沿用北魏租调制,服役期短民负轻。
免役为“庸”年五十,以庸代役初推行。
⑤经济建设 兴建两都设仓库,修筑驰道运河行。
3、统一意义 隋朝一统影响深,结束分裂民安定。
经济发展多举措,隋唐繁荣国强盛。
4、隋朝灭亡 隋末起义源暴政,农民起义多原因。
①原因 a役繁 炀帝重役年复年,三征高丽土木兴。
b刑酷 反抗皆斩定隋律,严刑酷法压人民。
c税重 劳力赴役地荒芜,天灾征税民抗争。
②概 况 农民首义长白山,各地起义似春笋。
翟让李密瓦岗军,重创隋朝立功勋。
炀帝南巡丧江都,李渊起兵唐朝兴。
二、经济
1、农业 ①水利 开凿运河洛①中心,南达余杭北涿郡。
永济通济邗江南②,灌溉农田又漕运。
②种 植 开荒圩田人口增,江淮江南稻喜人。
兴建含嘉洛口仓,地主剥削民贫困。
2、手工业 手工特征品种多,地广量大技艺精。
3、商业 ①交通 水陆交通初跃进,京杭运河商旅行。
北方修筑两大道,交通便捷利出巡。
②城 市 文帝令修大兴城③,炀帝营建洛阳城。
两都壮丽又宏伟,世界都市非虚名。
三、民族与外交
1、民族关系 隋初突厥两裂分,修筑长城保农耕。
西突势大控西域,隋末东突南犯境。
2、外交关系 隋朝波斯互遣使,中日遣使来往频。
炀帝遣使东南亚,双方来往喜相迎。
四、文化
1、建 筑 赵州石桥天下闻,宇文④修筑两京城。
2、文 学 隋亦开凿莫高窟,雕版印刷隋初行。
3、艺 术 展子虔绘《游春图》,九部乐舞尽欢腾。
五、重要帝王
1、隋文帝 ①政治 一统江山南灭陈,三省六部隋初行。
府兵户籍入州县,选拔官吏科举兴。
②经济 兴建长安设仓库,租调较轻均田令。
③其它 突厥分裂遭重创,中外往来印刷兴
2、隋炀帝 ①政治 率领军队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隋末暴政民抗争,命丧江都成教训。
②经济 开凿运河修驰道,营建东都洛阳城。
③外交 炀帝遣使东南亚,用兵高丽民抗争。
[注释]
①洛:指洛阳。②邗江南:指邗沟和江南河。③大兴城:指长安城。④宇文:指宇文恺。
第二节 唐朝的兴衰与主要帝王活动
一、 唐朝的兴盛
1、唐的建立 李渊起兵于晋阳,国号为唐称帝王。
沿用隋制国初定,统一全国都长安①。
2、集权措施 中央集权举措新,三省六部职责明。
科举制度有改进,府兵募兵图强盛。
不拘一格用贤能,大兴文治重儒经。
二、主要帝王活动
1、太宗措施 ①政治 贞观之治多原因,善于纳谏用贤能。
三省分工互监督,官制完善影响深。
以儒为师重教育,科举进士加明经。
②经济 轻徭薄赋劝农桑,戒奢从简节俭兴。
租庸调制均田制,赋役减轻国安稳。
③民族 灭亡东突设都督,南疆安西都护兴。
回纥瀚海都督府,吐蕃和亲嫁文成。
④外交 日本天竺频遣使,帝命玄奘译经文。
2、高宗措施 ①内政 协理朝政用则天,灭亡西突唐军胜。
②外交 大食遣使高宗迎,药典《唐本草》颁行。
3、武则天措施 ①政治 国号为周用贤能,选拔人才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②经济 重视农业国安稳。船行洛阳②商兴盛。
③民族 西北边疆设机构,北庭都护北疆兴。
4、玄宗措施 ①政治 开元年间唐全盛,改革吏治选贤能。
精简官吏常考核,任用“姚宋”唐全盛。
高官主考成定制,考查诗赋诗兴盛。
募兵初行置军镇,兵将合一军阀兴。
②经济 发展生产裁僧尼,广聚学者文治兴。
③民族 设置黑水都督府,册封粟末大祚荣。
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③。
[注释]
①长安:今陕西西安。②船行洛阳:指武则天在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③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举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兵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兵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田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税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一、繁荣因素
隋唐强盛远盛名,经济繁盛为根本。
1、政治方面 一统江山国强盛,制度更新国安定。
2、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举措新,劝课农桑民辛勤。
3、民族方面 各族友好交流频,互通有无一家亲。
4、外交方面 外交政策较开明,中外交流技艺精。
5、历朝基础 历朝开发奠基础,隋唐强盛多原因。
二、农业的发展
隋唐强盛人口增,农业发展多特征。
1、土地开发 国泰民安人口增,资源开发地开垦。
与水稻高产 圩田山田湖为田,自然生态不平衡。
江淮江南多水稻,重心南移势逼人。
2、农灌发展 隋朝开凿大运河,利于灌溉利漕运。
与农具改进 唐朝水利设官员,江南水利大跃进。
江东出现曲辕犁,筒车灌溉效力增。
3、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发展多商品,茶园众多产量增。
饮茶风行民轻逸,征收茶税唐初行。
三、手工业发达
工业发展多特征,广大多高略说明。
1、产地分布广 纺织冶铁遍全国,瓷窑中原江南行。
2、生产规模大 规模庞大有例证,造船远航海上行。
洪州①年产五百艘,海湾狭小难通行。
3、产品品种多 品种繁多分工细,绫绵几十多精品。
彩瓷初萌唐三彩,秘色瓷器唐初兴。
邢窑白瓷越②青瓷,宋亳吴宣③多绫绵。
4、产品技艺高 造船安装推进器,机械动力似快轮。
冶铸铜镜多切削,焊接抛光亮如新。
丝织织法新图案,波斯风格最典型。
四、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隋唐商业多特征,“五多”明鲜略说明。
1、全国商人多 商人众多超前朝,商人商贩路艰辛。
政府开明多外商,胡商云集各商城。
2、商旅店肆多 商人水陆皆可行,运河长江多帆影。
陆路店肆备“驿驴”,客商骑用好心情。
3、财经机构多 隋唐市场超前人,金融机构唐初行。
官员收税管物价,“开元通宝”唐通行。
柜坊存放币借贷,银行机构较典型。
4、城乡市集多 隋唐城市“市”繁盛,邸店柜坊“市”中存。
城中“坊”为住宅区,市坊分开两分明。
商业买卖时限定,日中为市古风行。
边远乡村多草市,晚唐城市夜市兴。
5、闻名都市多 隋唐都市四中心,长安两“市”多商品。
洛阳漕渠开新潭,万舟云集商贸频。
扬州商品集散地,胡商云集喜盈盈。
长江运河交汇处,经济地位超京城。
物产富饶数成都,“扬一益二”④天下闻。
[注释 ]
①洪州:今江西南昌。②越:今浙江绍兴。 ③宋亳吴宣:指丝织中心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州),吴越(今苏州绍兴一带),宣州(今安徽宣州)。④“扬一益二”:指扬州(今江苏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
第五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北朝时期 突厥兴于阿尔泰,统一西北锻冶精。
贸易中原与西亚,桥梁作用最典型。
曾攻酒泉犯北周,石油焚敌后退军。
2、隋朝时期 隋败突厥修长城,突厥分裂又南进。
3、贞观年间 大败东突俘颉利①,开明统冶原风情。
政府设置都督府,重用突厥多首领。
控制西域西突厥,丝路受阻难通行。
唐军西征占高昌,安西都护来统领。
4、高宗时期 派兵大败西突厥,西突灭亡北疆靖。
5、则天时期 设置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唐施政。
二、回纥的发展
1、太宗时期 色楞格河回纥兴,突厥汗国役其民。
归附唐朝设机构,瀚海都督初施政。
2、玄宗时期 骨力裴罗统各部,玄宗册封为怀仁②。
3、肃宗时期 安史之乱八秋春,回纥平叛立功勋。
唐回③和亲兴农耕,回纥定居城邑兴。
4、晚唐时期 回纥改名为回鹘,汗国瓦解迁甘新④。
裕固维族⑤有先祖,中华民族一部分。
三、??和渤海国
1、兴 起 ??渔牧在两江⑥,黑水粟末两部分。
2、黑水???? 设置黑水都督府,唐朝管辖兴安岭。
3,渤海国 粟末首领大祚荣,开元册封渤海兴。
渤海统辖忽汗州,唐朝版图一部分。
渤海仿唐建州县,丝织精美兴农耕。
四、南诏的崛起
1、政治方面 云南洱海居六诏,南诏统一政权兴。
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有先人。
2、经济方面 农业为主种稻麦,最早复种史有名。
浪剑驰名精锻冶,丝织水平赶蜀锦。
五、吐蕃统一和唐蕃关系
1、吐蕃统一 藏族祖先为吐蕃,唐时游牧又农耕。
松赞干布统各部,定都逻些⑦政权兴。
仿唐官制定法律,创制文字又建军。
2、唐蕃关系 太宗和亲嫁文成⑧,公主入藏交流频。
①和 亲 随藏书籍多技术,赞普世袭唐“册命”。
中宗和亲嫁金城⑨,唐蕃关系一家亲。
②会 盟 长庆⑩会盟誓约在,“患难相恤”情谊深。
六、阶段特色
隋唐统一多民族,巩固发展初跃进。
1、政治方面 唐朝帝王较开明,设立机构举措新。
2、经济方面 交通发达多交往,经济文化交流频。
3、民族方面 边疆各族建政权,开发边疆立功勋。
4、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西咸海,东北远至兴安岭。
南及南海辖诸岛,唐朝疆域超明清。
[注释]
①颉利:指颉利可汗。②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唐回:指唐朝和回纥。④甘新:指甘肃和新疆。⑤维族:指维吾尔族。⑥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⑦逻些:今西藏拉萨。⑧文成:指文成公主。⑨金城:指金城公主。⑩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通
1、丝绸之路 对外交通唐鼎盛,海陆丝路来往频。
长安西行欧亚非,登扬①乘舟到日本。
广州南行波斯湾,亚洲中华为中心。
2、开明外交 唐朝外交超前人,招引外商唐开明。
来华经商又通婚,长安洛阳聚贵宾。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使节往来 中朝来往源先秦,隋唐友好亦睦邻。
设立机构“新罗坊”,接待商旅留学生。
2、文化交流 新罗立国仿唐制,设立国学授儒经。
始传汉学崔致运,《桂苑笔耕》吟诗文。
新罗国人喜唐诗,唐风唐俗到如今。
印刷制瓷制铜术,跨江东行促兴盛。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使节往来 隋唐中日互遣使,遣唐使者频西行。
中日交流多典型,吉备真备与鉴真。
2、贸易往来 中日贸易往来频,出土货币为见证。
3、文化交流 大化改新仿唐制,都城建筑仿唐城。
鉴真东渡传文化,各级学校授儒经。
四、和印度半岛的往来
1、使节往来 中印使节往来频,郁金菩提②馈赠品。
玄奘取经那烂陀③,翻译佛经《道德经》。
义净浮海到天竺,途经印尼取佛经。
撰写大唐高僧传,南亚诸国史料存。
2、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传中华,十位纪数南传印。
五、与中西亚的交往
1、与波斯关系 秦汉中亚来往频,安息大国史有名。
隋朝波斯互遣使,名马异药馈赠品。
唐时大食灭波斯,赴唐求援有君臣。
唐城胡商“波斯店”,定居中华成回民④。
2、与大食关系 三洲帝国阿拉伯,击败波斯拜占庭⑤。
与华通使百多春,造纸西传促文明。
六、与欧非的交往
1、与东罗马的交往 三洲帝国拜占庭,西罗⑥灭亡东罗⑦兴。
唐使西赴东罗马,丝绸瓷器欧洲行。
医术杂技传中华,中欧交往渊源深。
2、与非洲的交往 唐人杜环非洲行,著书立说写风情。
来华使者索马里,太宗皇帝迎贵宾。
非洲出土唐瓷器,贸易频繁有见证。
[注释]
①登扬:指登州(今山东蓬莱)和扬州。②郁金菩提:指天竺特产郁金香和菩提树。③那烂陀:指当时天竺的佛教中心。④回民:指回族。⑤拜占庭:指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⑥西罗:指西罗马。⑦东罗:指东罗马。
第七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一、繁荣原因
1、政治方面 隋唐统一国强盛,文化兼容又开明。
2、经济方面 文化繁荣有基础,经济繁荣民辛勤。
3、民族方面 各族交流又融合,流派纷呈多风情。
4、外交方面 中外文化交流频,兼收并蓄风格新。
5、前代基础 六朝文化多异彩,隋唐继承又创新。
二、自然科学
1、印刷术 雕版印刷起隋文,“废像遗经”皆“梓行”。
唐朝印制《金钢经》,现存最早印刷品。
2、火 药 火药源于炼丹家,神仙方药求长生。
中唐书籍有配方,唐末火箭用于军。
3、天文历法 天文学家僧一行,天文历法联系紧。
科学制定《大衍历》,历法体系较完整。
一行初测子午线,科学思想超前人。
4、医 学 医学进步多巨著,“药王①”《千金方》集成。
①《千金方》 医药总结多创见,药学史上远盛名。
②《四部医典》 元丹贡布藏名医,《四部医典》惊世人。
③《唐本草》 唐朝编修《唐本草》,世界最早国颁行。
5、建 筑 隋唐建筑超前人,建筑成熟多典型。
①赵州桥 李春设计赵州桥,世界桥梁史有名。
②长安城 宇文②主修大兴城,唐朝扩建长安城。
设计合理规模大,高超技术时先进。
三、社会科学
1、诗 歌 诗歌顶盛数唐朝,唐诗五万多精品。
①陈子昂 初唐子昂求革新,刚健质朴风格新。
②“孟王” 山水田园诗跃进,王维浩然③为典型。
③“高岑” 边塞诗吟将士勇,高适岑参多诗文。
④“李杜” 大唐诗坛两巨匠,“诗仙”李白杜④ “诗圣”。
庐山西望《蜀道难》,“三吏”“三别”千古吟。
⑤白居易 中唐诗坛又革新,反映现实多作品。
香山⑤讽喻《新乐府》,长篇叙事说长恨。
⑥“小李杜 ” 晚唐杜牧李商隐,忧国忧民风格新。
咏史斥责统治者,感人至深说红尘。
2、雕 塑 敦煌艺术源前秦,鸣沙山崖多神品。
雕塑绘画多隋唐,社会繁荣为见证。
莫高窟称千佛洞,佛教艺术最完整。
3、绘 画 隋唐绘画多风格,山水画鸟最典型。
①品 类 生活鲜美宗教画,线条刻画人精神。
②展子虔 “唐画之祖”展子虔,士人《游春图》美景。
③闫立本,吴道子 唐朝闫吴多精品,“吴带当风”多神品。
4、书 法 隋唐书法风格新,承先启后欧阳询⑥。
①颜真卿 “颜体”《颜氏家庙碑》,气势雄浑为特征。
②柳公权 《神策军碑》为“柳体”,风骨秀美多神韵。
③张旭、怀素 唐朝“草圣”为张旭,怀素草书多精品。
5、歌 舞 隋唐乐舞多特征,外来风格歌欢腾。
①音 乐 隋代弹奏九部乐,唐代十部歌升平。
乐曲《秦王破陈乐》,唐代舞蹈两典型。
②舞 蹈 健舞雄劲软舞美,《霓裳羽衣舞》轻盈。
[注释]
①药王:指孙思邈。②宇文:指宇文恺。③浩然:指孟浩然。④杜:指杜甫。⑤ 香山: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⑥欧阳询: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三大家。⑦《霓裳羽衣舞》:由唐玄宗创作。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同期的世界
欧亚非 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欧 洲 法国为分裂割据局面
英国封建庄园制确立
五代宋元 东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欧亚非
阿拉伯国家走向衰亡
亚 洲 日本封建庄园占统治地位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第二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唐朝时期 辽河上游契丹兴,游牧渔猎后农耕。
唐末汉人闯关东,带去农耕建筑兴。
2、五代时期 ①建立政权 统一各部阿保机,太祖建国称帝君。
(916) 国号契丹都上京,任用汉人汉化深。
②蕃汉分治 蕃汉分治制度新,中央南北官分明。
南官契汉同担任,统治汉人渤海人。
契丹主宰北面官,统治契丹北方人。
③经济方面 提倡农业重农耕,封建文化渐行进。
④文化方面 契丹文字新创制,中原文化影响深。
河北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史有名。
⑤民族方面 耶律德光初南征,进攻后唐割幽云①。
契丹为“辽”改国号,控制长城任南行。
二、宋辽的和战
1、高染河战役 太宗统一亲北征,夺取幽云目标明。
幽州激战高梁河,宋军连败妥协兴。
“守内虚外”转防御,防范人民渐弱贫。
2、澶洲之盟(1005) 辽军南下攻澶州②,真宗亲征士气振。
①背 景 射杀敌酋挫税气,辽方求和双结盟。
②内 容 约为兄弟各守界,送辽“岁币”辽撤兵。
③影 响 宋辽结盟少战争,宋辽对峙初形成。
百年和平北疆靖,使者来往榷场兴③。
民族友好常交往,民族融合新促进。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1038) 羌族支脉党项族,中唐游牧陕甘宁。
①政治方面 元昊称帝都兴庆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设立中书枢密院,选拔官吏科举兴。
官职羌汉两系统,各司其职利统领。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农一体渐强盛。
②文化方面 仿照汉文楷书体,西夏文字有创新。
2、宋夏和战 元昊兴兵犯宋境,两败俱伤和议定。
取消帝号称国主,北宋册封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岁币”,边境贸易渐繁盛。
[注释]
①幽云:指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②澶州:今河南濮阳。③榷场:宋辽夏金在边境的贸易场所。④兴庆:今宁夏银川。
第三节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一、金的建立
1、唐朝时期 唐朝??两部分,渤海汉化唐统领。
黑水??居两江①,五代时期称女真。
2、建立政权(1115) 女真崛起完颜部,统一各部政权兴。
①阿骨打活动 起兵抗辽阿骨打,建立金朝都会宁②。
兴兵攻辽军连胜,猛安谋克促强盛。
②猛史谋克制 猛安谋克源部落,族内推行后变更。
军事行政同组织,户丁出征又农耕。
兵农合一利统治,金朝发展立功勋。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辽朝灭亡 金朝攻辽频频兴,辽朝衰败为内因。
(1125年) 金宋联合夹攻辽,辽帝被俘金南进。
2、“靖康之变” 金军南下攻宋京,李纲主战退金兵。
(1127年) 北宋腐朽金俘帝,“靖康之变”汉耻恨。
三、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 赵构称帝应天③府,年号建炎都临安④。
(1127年) 中原金军役汉人,太行抗金八字军⑤。
2、岳飞抗金 抗金中坚岳家军,严纪果敢远驰名。
“连接河朔”各义军,郾城⑥大捷势喜人。
郑州洛阳齐收复,进逼开封旧帝京。
岳飞兵强势日盛,功高震主遭嫉恨。
班师被害“莫须有”,抗金业绩史永存。
3、宋金对峙 南宋腐朽害功臣,“绍兴和议”略说明。
①“绍兴和议” 淮水西至大散关,中原金朝全统领。
(1141年) 对金称臣输“岁币”,割地赔款较典型。
②和议影响 绍兴⑦和议影响深,宋金对峙局初定。
双方战争渐减省,力量均衡较稳定。
金迁燕京称中都⑧,汉化加强封建性。
[注释]
①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②会宁:今黑龙江阿城。③应天: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④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⑤八字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赋”八字得名。⑥郾城:今河南郾城县。⑦绍兴:为宋高宗的年号。⑧中都:今北京,金迁都燕京(即北京),后改名中都。
第五节 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建立政权 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
(1206年) 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
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
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
2、征伐战争 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
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
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
1、元朝建立 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年) 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 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年) 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 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 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 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疆域辽阔 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
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
2、民族关系 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
①各族互迁 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
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
②“汉 人” 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
③回族形成 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
④初辖藏台 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
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
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
[注释]
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④宣政:指宣政院。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三大发明 印刷火药指南针,有宋一代大跃进。
①活字印刷 隋唐印刷为雕版,发明活字为毕升。
a发 明 西夏印刷术活字,辽印《契丹藏》佛经。
活字印刷早发明,早于欧洲四百春。
b外传影响 活字印刷渐外传,东传朝鲜与日本。
西传埃及与欧洲,文化普及促文明。
②指 南针 北宋航海有指针,“宣和图经”为见证。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 药 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 宋 《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 代 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 代 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 朝 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 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 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 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 学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 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 起 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 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 轼 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 永 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 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 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 游 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 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1368-1840)
同期的世界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14-17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17-19世纪初) 17-18世纪封建国家的改革
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第一节 明朝的兴衰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 景 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 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 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 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 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 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 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思想 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15世纪初) 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 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 ①政治 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 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 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 《永乐大典》解缙编,最大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
1、起义原因 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①政治因素 皇帝不朝权旁落,奸臣宦官掌朝政。
严嵩王振与刘瑾,横掠百姓害忠臣。
“阉党”势大魏忠贤,迫害东林④最典型。
②经济因素 明朝权贵地兼并,农民流离起义兴。
2、概 况 明朝末年天灾频,田赋三饷⑤民难忍。
①兴 起 陕北首义数王二,序幕揭开多义军。
②发展 a张献忠 起义首领张献忠,武昌大西政权兴。
攻克成都又称帝,抗清斗争后牺牲。
b李自成 反明闯王高迎祥,牺牲后继李自成。
进军河南势日盛,“均田免粮”民参军。
攻克洛阳下西安,大顺政权败敌人。
③高 潮 闯王大军攻北京,崇祯自缢易帝君。
大顺东征山海关,清军袭击趋北京。
④失 败 闯王转战陕豫鄂,湖北通山惜牺牲。
3、功 绩 明末农民多抗争,农民战争意义深。
①政 治 封建统治遭重创,推翻明朝立功勋。
②经 济 权贵逃亡民占地,清朝田税有更新。
③思 想 “均田免粮”反地制⑥,农民抗争新水平。
[注释]
①应天:今江苏南京。②两首领:指瓦剌和鞑靼的首领。③黔设省:明朝永乐年间平定贵州土司叛乱改设贵州布政使司。④东林:指东林党人。⑤三饷:指练饷、辽饷和剿饷。⑥地制:指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八旗制度 明设奴尔干都司,管辖东北欺女真。
努尔哈赤反大明,统一各部八旗兴。
军事组织八旗制,对外征战又农耕。
兵民合一促发展,巩固统治渐强盛。
2、后金改清(1636) 努尔哈赤国号金,赫图阿拉①为都城。
夺取明朝七十城,迁都沈阳称盛京。
联蒙攻明皇太极,改称满洲国号清。
漠南蒙古入版图,传子顺治旋驾崩。
3、入关统一 顺治入关两先锋,总兵三桂多尔衮。
击败大顺农民军,迁都北京又南征。
南北权贵多降清,剿灭南明小朝廷。
扬州殉难史可法,南征统一国初定。
二、专制主义的强化
1、控制中央 ①三大机构 清初官制仿朱明,内阁六部多决定。
阁部之上议政处②,限制皇权较典型。
康熙设置南书房③,三权制约权归君。
②设军机处 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为亲信。
军用大事帝裁决,中央地方皆执行。
中央集权新标志,专制主义达峰顶。
2、控制地方 诏令地方军机处,行省区域普施行。
十八行省五将军,办事大臣辖藏青④。
督抚⑤将军帝任命,统治全国压人民。
3、控制思想 清朝狂兴文字狱,顺康雍乾⑥渐攀升。
①文字狱 加强专制树权威,压制汉人防抗争。
清朝字狱多危害,禁锢思想害贤能。
社会恐怖人自危,阻碍社会向前进。
②八股取士 明清科举有变更,科举出题唯儒经。
八股取士育顺臣,光绪维新曾废停。
三、主要帝王的活动
1、顺治措施 ①政治 入关迁都灭南明,设立阁部仿朱明。
权高议政王大臣,限制皇权字狱兴。
②其他 五世达赖受赐封⑦,闭关锁国禁海令。
2、康熙措施 ①政治 加强专制南书房,大兴字狱害臣民。
固定丁数“更名田”,田赋政策利农民。
②民族 西北平定噶尔丹,西南班禅受册封⑧。
剿抚并用平“三藩”⑨,收复台湾海疆靖。
③外交 两败俄军订条约⑩,引进西学开海禁。
3、雍正措施 ①政治 强化专制军机处,军机大臣传帝命。
大兴字狱害贤能,虚设议政王大臣。
②经济 “摊丁入亩”地丁银,经济发展人口增。
③民族 参赞大臣辖蒙古,乌里雅苏台将军。
西南西藏驻大臣,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外交 西方教士乱朝政,清朝禁教西学停。
4、乾隆措施 ①政治 清朝乾隆盛衰分,大兴字狱达峰顶。
新疆平叛设将军[11],永久驻军边疆靖。
②民族 喜迎渥巴锡回归,金瓶掣鉴[12]定传人。
③其他 《四库全书》纪昀编,后期国衰殖民侵。
[注释]
①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②议政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公处所,这里指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康熙帝设立、挑选翰林院学士当值,主要职责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④藏青:指西藏、青海。⑤督抚:指总督巡抚。⑥顺康雍乾: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⑦赐封:指顺治帝赐封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⑧册封:指康熙赐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⑨三藩:指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⑩条约:指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1]设将军: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12]金瓶掣鉴:乾隆年间赐于西藏地方政府金瓶,规定驻藏大臣主持让喇嘛诵经掣鉴,决定中鉴“灵童”,经朝廷批准成为新一代达赖或班禅。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 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 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名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 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 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 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 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品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贩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城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镇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注释]
①首辅: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后称内阁,内阁首辅职责逐渐等同于丞相。②固定丁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③松江织造:指明清时期江苏省松江府为全国纺织中心。④芜湖染:明清时期安徽省芜湖为全国纺织品浆染中心。⑤新关系:指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第四节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加强与蒙古、新疆的关系
1、瓦剌与鞑靼 明朝蒙古两裂分,瓦剌鞑靼各为政。
①明朝册封 永乐①册封两首领,双方安宁边疆靖。
②修缮长城 中明衰落北兴兵,明修长城防蒙军。
③保卫北京 瓦剌骑兵趋北京,于谦率军败敌人。
④鞑靼修好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似亲人。
朱明册封顺义王,封贡互市数十春。
2、平定准噶尔叛乱 明末清初蒙裂分,大漠南北西三分②。
“联蒙制汉”皇太极,漠南蒙古归属清。
漠北漠西初臣服,满蒙联姻一家亲。
①噶尔丹叛乱 漠西蒙古多纷争,准噶尔部叛乱兴。
占据新疆进漠北,进攻漠南犯大清。
康熙初败噶尔丹,康雍平叛七十春。
②设置机构 天山南北喜收复,统辖蒙古机构兴。
参赞大臣科布多③,乌里雅苏台④乌将军。
3、平定和卓叛乱 晚唐回鹘迁甘新,维吾尔族渐形成。
①和卓叛乱 南疆维族称回部⑤,回部贵族叛清廷。
②伊犁将军(1762) 大小和卓⑥施逆行,“虐用其民”民难忍。
乾隆派军平叛乱,新疆伊犁设将军。
清朝调军驻新疆,开发边疆立功勋。
4、土尔扈特回归 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河⑦遭欺凌。
(1771) 反俄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多艰辛。
乾隆喜迎爱国者,民族一家多温馨。
二、加强与西藏的关系
1、明朝 ①卫所 西藏明称乌思藏,设立卫所赐印信。
藏人为官管藏事,征收贡赋境安宁。
②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明施行,各级僧官帝使命。
最高僧官称法王,藏教各派忠北京。
2、清朝举措 唐蕃友好一家亲,元代辖藏为宣政⑧。
①册封达赖 西藏黄教两首领,达赖统一觐帝君。
顺治喜迎又册封,“达赖喇嘛”名至今。
②册封班禅 五世班禅康熙封,“额尔德尼⑨”远扬名。
历世班禅与达赖,中央册封民信任。
③驻藏大臣 雍正辖藏举措新,驻藏大臣掌军政。
中央地方同管理,管辖加强边疆靖。
④金瓶掣鉴 达赖班禅怎继承,灵童转世怎确定。
乾隆皇帝赐金瓶,诵经掣鉴作决定。
中鉴灵童帝批准,达赖班禅民信任。
三、加强与云贵川桂的关系
1、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元初行,明朝沿用广推进。
宣慰司与土知府,西南各族任首领。
土司世袭忠朝廷,交纳贡赋掌军政。
2、“改土归流” 永乐贵州兴叛乱,明朝平叛机构新。
①贵州设省 贵州设置布政司,流官统治明初行。
②“三藩之乱” 清军入关赖汉奸⑩,分封三王埋祸根。
“三藩叛乱”吴尚耿⑾,康熙平叛国安稳。
③普遍推行 雍正边疆举措新,蒙古西藏设大臣⑿。
云贵川桂派流官,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意 义 消除割据利统治,巩固边疆民欢迎。
经济文化广交流,多族国家又前进。
四、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1、元明管辖 海峡两岸为一家,元朝初辖机构⒀兴。
明朝续辖小琉球⒁,明清之交有变更。
2、郑氏台湾 明末荷兰据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⒂。
(1662-1683)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清命施琅攻台湾,澎湖一战获全胜。
投降清朝郑克爽,台湾回归民欢腾。
3、台湾设府 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大清福建省。
(1684) 联系加强促开发,巩固海防立功勋。
五、清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 清朝前期疆域广,东临大洋西葱岭。
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库页兴安岭⒃。
东南台湾附属岛,南海诸岛全统领。
西伯利亚北接壤,内蒙外蒙隶属清。
2、行省区域制度 行省制度元初行,明朝三司实为省。
清朝承继又强化,全国划分十八省。
西藏青海两大臣,东北蒙新五将军。
掌管各族理藩院,蒙古盟旗名至今。
各级官吏帝任命,大清一统影响深。
兄弟民族五十六,开发中华立功勋。
六、多民族国家发展概况
中华统一多民族,五步发展特鲜明。
秦朝一统初建立,两汉时期初前进。
隋唐发展元顶盛,明清巩固较典型。
清朝前朝疆域广,中华版图终奠定。
[注释]
① 永乐: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即位,后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②三分: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③科布多: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进行管辖。④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该地区。⑤回部:清朝前期,称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为回部。⑥和卓:清朝时期,维吾尔族伊斯兰教首领称为和卓。⑦伏河:指伏尔加河。⑧宣政:指元朝宣政院。⑨“额尔德尼”:即“班禅额尔德尼”。⑩汉奸:指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⑾吴尚耿: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⑿大臣:指参赞大臣(科布多)和驻藏大臣。⒀机构:指澎湖巡检司。⒁小琉球:元朝称台湾为琉球,明朝称台湾为小琉球。⒂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⒃库页兴安岭:指清朝疆域东北到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原 因 明朝前期国强盛,对外交往多原因。
七下西洋①扬国威,加强联系交往频。
珍宝特产明需求,郑和出使多远征。
2、概 况 远航亚非三十国,红海东非传友情。
①贸易交流 拜见元首示通好,丝瓷茶叶易异珍。
②使节往来 各国使节频来华,中外友好最鲜明。
③悄然结束 郑和西下目标明,宣扬国威宝船行。
随行外贸勿获利,不计效益国渐贫。
明朝国力渐衰退,航海壮举影响深。
3、影 响 十五世纪初远航,主功外交睦友邻。
①航海壮举 规模宏大历时久,世界航海远盛名。
世航先驱唯郑和,早于西欧八十春②。
②外交准则 郑和西下旗帜明,友好相处共太平。
不欺寡,不凌弱,规则确立睦友邻。
有利交往交友朋,影响深远到如今。
③华侨赴南洋 郑和西下睦友邻,国人迁徙去谋生。
定居南洋③技先进,经济交流勤耕耘。
开发林矿种橡胶,华侨南洋立功勋。
二、戚继光抗倭(16世纪中期)
1、起因 ①外因 元明之交倭患兴,武士海盗极残忍。
侵扰明朝烧杀抢,明罢市舶势严峻。
②内因 倭寇华商相勾结,共同走私共掠民。
2、概 况 十六世纪倭犯境,举兵江浙苏沪行。
沿海人民抗敌寇,明朝荡倭谴精军。
①台州大捷 浙东抗倭戚家军④,台州九捷败敌人。
江浙初年赴粤闽,戚俞⑤合作军连胜。
②肃清倭寇(1565) 沿海倭寇全肃清,抗倭业绩万代存。
三、葡萄牙租占澳门(1553)
1、起 因 葡西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侵扰明朝葡萄牙,谎言晒物图澳门。
2、概 况 行贿明官送银两,租借澳门计得成。
修筑城垣与炮台,设置机构又驻军。
澳门领土属明清,控制军政设衙门。
3、回 归 一九九九澳回归,华夏儿女齐欢腾。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1、收复台湾 明末荷兰占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⑥。
抗清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民欢欣。
2、开发台湾 郑氏祖孙有公论,开发台湾举措新。
军屯垦荒重农商,手工发展商兴盛。
农师传授汉农技,倡导文教境安宁。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1686年)
1、起 因 清朝入关大举兵,东北空虚俄南侵。
强占雅克⑦尼布楚,增兵东北显野心。
清朝通谍俄不听,康熙诏令清进军。
2、概 况 清军败俄雅克萨,俄军惨败清连胜。
3、签订条约 中俄谈判尼布楚,平等协商作决定。
①内 容 边界条约尼布楚,国界两河兴安岭⑧。
部分问题⑨暂搁置,拆毁雅城迁俄人。
商旅往来凭护照,中国让步显诚心。
②意 义 中俄签约尼布楚,两江一岛⑩清统领。
华夏国土神圣地,不可侵犯显决心。
六、明清外交的时代特征
明清中外大变更,中华落伍盛衰分。
西欧发展初殖民,明清外交多特征。
1、友好交流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睦友邻。
国人南迁多开发,华侨南洋立功勋。
康乾盛世帝开明,中外交往一度盛。
2、反对侵略 航路开辟初殖民,明清卫国反外侵。
抗击倭寇反荷兰,战败俄国订协定。
3、闭关政策 明清外交大变更,闭关政策全推行。
中外隔绝渐落伍,落后挨打是教训。
4、西学东渐 明清一度开国门,西学东渐一度盛。
西方科技与文化,初传中华影响深。
[注释]
①西洋:明朝时期,称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一带为西洋。②八十春: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早于哥伦布等人远洋航行八十多年。③南洋:明清时期称东南亚为南洋。④戚家军: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奋勇,时称戚家军。⑤戚俞: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飞和俞大猷。⑥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⑦雅克:指雅克萨。⑧两河兴安岭:指中俄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⑨部分问题:指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待议地区(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⑩两江一岛: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时代特征
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1、科技方面 古代科著集大成,近代科技初引进。
2、思想方面 资本主义渐初萌,早期启蒙初诞生。
3、文学方面 文学主流为小说,市民文学达峰顶。
4、古典文化 官方编纂丛类书,中华文明博精深。
5、西学文化 西学东渐传科技,西方科学传明清。
二、自然科学
1、医药学 药物学家李时珍,考察类比多创新。
《本草纲目》万方剂,药物千八详说明。
“东方药典”①声名远,反映进化又医病。
2、农 学 明朝农学徐光启,关注百姓勤笔耕。
《农政全书》说农耕,农学体系较完整。
《秦西水法》初翻译,欧洲水利书阐明。
3、地理学 地理学家徐霞客,越山涉水释疑问,高中学习方法。
记载地貌喀斯特②,早于欧洲二百春。
地理纠错③多发现,旅行游记史有名。
4、《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农工详说明。
“工艺百科”④传国外,外来科技亦载明⑤。
5、外技引进 西方开辟新航路,科技东传初殖民。
来华传教利玛窦,传播科技交友人。
徐利⑥合译多书籍,中华科技血液新。
三、社会科学
1、思想哲学 明清社会气象新,资本主义渐初萌。
理学心学⑦为主体,民主思想初启蒙。
①李 贽 明末李贽主张新,否定孔子批儒经。
揭露道学多虚伪,反对封建最典型。
思想先进称“异端”,新生阶层⑧初反映。
②黄宗羲 明末清初“三先生”⑨,批判理学角度新。
梨洲⑩揭批君主制,提倡“法治”反帝君。
“工商皆本”反抑商,学术影响到晚清。
③顾炎武 明清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研学问。
理论实践相结合,著书郡国可利病⑾。
反对君主行专制,天下权归天下人。
脚踏实地新学风,后继学者学前人。
④王夫之 船山先生⑿思想新,唯物主义又辩证。
“气”为物质“理”规律,“天下惟器”唯物论。
“动不舍静”“静含动”,运动绝对说辩证。
否定理学主静说,船山观念地位尊。
发展观点看历史,政治趋时常革新。
2、文 学
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人物多典型。
历史小说第一部,三国纷争谋事人。
②《水浒转》 施耐庵著《小浒传》,梁山好汉多传神。
起义小说第一部,反对封建颂农民。
③《西游记》 吴承恩说《西游记》,唐僧取经多风云。
斩妖除怪孙大圣,长篇神话歌抗争。
④《红楼梦》 曹高⒀先后说红楼,贾府盛衰宝黛⒁情。
鞭挞礼教旧制度,封建没落有反映。
古代长篇最优秀,中外红学多争鸣。
⑤《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科举毒身心。
⑥《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蒲松龄,借写妖狐鞭清廷。
3、丛书与类书 中华文化博精深,古典文化达峰顶。
①类 书 明清编纂丛类书⒂,分别举证略说明。
a《永乐大典》 解缙主持编类书,《永乐大典》远盛名。
分类成书两万卷,万册图书今凋零⒃。
b《古书图书集成》 《图书集成》一万卷,最大类书今现存。
c《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为丛书,经史子集详阐明。
收录典籍三千种,古代文化多保存。
书成三万六千册,修书毁书⒄最典型。
四、西学东渐
1、起 因 西葡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葡占澳门荷据台,意谴教士⒅利玛窦。
儒服汉语献“图琴” ⒆,交友儒生为殖民。
2、西学东传 教士译书传科学,传华数理艺天文。
修订历法铸火炮,中国科技血液新。
3、东学西传 明清闭关亦开明,中西交流一度盛。
儒道学说传西方,教士居华两面性。
4、衰 落 发展教徒反民俗⒇,干涉内政帝难忍。
雍正诏令禁传教,西学东渐惜暂停。
[注释]
①“东方药典”:指“东方医药巨典”。②“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原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最有名。③纠错:《徐霞客游记》中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一些错误,如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非长江支流等。④“工艺百科”:国外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⑤载明:《天工开物》收录了倭锻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⑥徐利:指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⑦心学: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等人创立心学,提出“心外无物”等观点。⑧新生阶层:指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作坊主等。⑨“三先生”: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⑩梨洲:黄宗羲、马梨洲。⑾利病:指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⑿船山先生: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船山。⒀曹高: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鄂。⒁宝黛:指贾宝玉和林黛玉。⒂类书:辑录各科书籍上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录检、征行的一种工具书。⒃凋零:《永乐大典》原本一万一千多册,经八国联军洗劫,至今存世三百余册,国内有二百余册。⒄毁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的书籍也很多。⒅教士:指传教士。⒆图琴: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获准在京传教。⒇反民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罗子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传教士甚至干涉中国内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0906.html
相关阅读: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