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书(
节选)
曾 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
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
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或一二百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
?
②
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
?
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
①
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
②
?
xì
:悲伤苦痛。
9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生者得致其严
严:威严
B
.故虽恶人,皆务勒
铭
勒:刻
C
.有名侈
于实
侈:超过、多
D
.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徇:徇私
10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
推崇道德文章的
一组是(
3
分)
①
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
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11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
.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
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
撰铭者不能明察。
C
.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
.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12
.
请把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
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3分)
(
2
)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
3
分)
(
3
)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
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10754.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