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
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
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
曰:“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亦各有道
道:道理,原因
B
.则道必合于君
合:适合,合乎
C
.夺于利害
夺:强行改变。
D
.吾必征其所自
征:考察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B
.而人犹誉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则群而邮之
则耻师焉,惑矣
D
.时之贵显者也
与山间之明月
18
.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短文针对“
谤誉”
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
不善人”
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
.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
.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
.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19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
)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
分)
(2
)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12254.html
相关阅读:“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