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中的材料题和问答题有打破界线的趋势,材料题解析题向问答题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材料解析题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对的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五方面的解题和技巧。
  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 高中语文,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这类题型不分层次难以深分析,且答案要点不全,得分数值不高。
  可见回顾教材的作用:(1)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2)帮助判断材料观点正误;(3)帮助解答问题。
  三、组织材料,确定要点,拟定提纲。
  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材料式问答一般属“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所以,审题之后要构思,拟定提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要点齐全,层次分明。一般来说,提纲要包括:答题层次,每层要点,详略之处等。
  提纲应力求简洁:(1)明确列出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语。(2)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四、解答问题要力求做到提示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让人一目了然。
  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回答时,每一小问写清楚答的问题,即答题提示语。其规范格式。例如:影响是?目的是?。这样答卷不仅给阅卷带来很大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2、要点化。答题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使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3、段落化。把题目分若干层次,大题化小题,每层一个自然段。
  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此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认真作答,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总之,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解答好这类题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切口——多层次——深分析”模式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需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这类题型的训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5583.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常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