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残食现象屡见不鲜,既可以发生于凶残的肉食动物种群内,也可以发生在植食动物的种群内。那么,种内残食的起因是什么呢?
1.种内斗争引发同类残食
当外界条件严酷,生物为了求生存 求发展而进行种内斗争。种内斗争残酷的结局,就是种内残食。例如,在某些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它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在严寒的冬季里,狼群捕获不到猎物时,就会以体弱伤病者或幼狼为食。这是动物出于求生存的本能,迫于无可奈何,才在种群内进行弱肉强食。当环境中食物充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变大时,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栖所 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也常常会发生种内残食。例如人工饲养的蝎子 蜈蚣在繁殖时,总是先寻觅一处僻静的角落产卵,而某些同类个体则乘产卵者自卫能力降低的机会大开杀戒,残食同类,并占据牺牲者的巢穴。但如果处于护幼期遭遇同类侵犯,则侵略者绝大多数将成为巢穴主人的腹中物。
2.肉食动物凶残的本性引发种内残食
有时,外界环境条件良好,动物生活优裕,不缺乏任何生存条件,也常发生种内残食现象。例如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描述,某种食尸虫种群个体在年幼时尚能和睦相处,可是一旦衰老,便开始相互残食,直到衰老者尽绝为止。法布尔认为,这种现象是生物筋疲力尽时的反常现象,是生命达到枯竭时的丧心病狂。此外,狼 鲨鱼等动物不管外界条件如何,他们都会对受伤的同伴进行残食。由此可知,这种残食决不是个别的 偶然的反常现象,纯粹是出于肉食动物嗜杀成性的凶残本性。
3.由于习惯或习性引起同类相食
在新几内亚的库鲁高地,当地的土著成年男人有吞食死者脑髓的习俗。这是部落里的一种丧葬仪式。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有食人部落的存在,其食人的原因也多是由于信仰 祭祀等习俗。植食动物不会同类相食吧?其实不然。飞蝗类昆虫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但雌蝗虫如果遇到已经死亡的雄蝗虫时,它会毫不留情地摆开宴席,美餐一顿。这似乎隐约地启示我们:蝗虫的祖先曾经是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而且有着同类相食的习性。
4.求偶中的雌性残食雄性,主要原因是误食
雌雄螳螂交配时或交配后,雌螳螂会毫无顾忌地品尝其伴侣的美味,法布尔甚至观察到,两周之内,同一只雌螳螂吃掉了7只与之交配的雄螳螂。某些种类的蜘蛛 蝎子 蜈蚣等也有这种相同的行径。有人认为残食的起因是雌性比雄性强大,造成弱肉强食。那么,为什么这些动物的雄性在争夺配偶时会展开激烈的争斗,但在被伴侣吞食时却不作任何反抗呢?许多人认为是为了供产卵或产仔的营养需要,那么,为什么在食物异常充足的人工饲养环境中,雌性却只对情侣的身体情有独钟呢?也有人认为是为了给子代腾出生存空间。须知,螳螂的幼虫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世。显然此说也是不合情理的。根据观察和实验,我认为部分原因是繁殖后代的需要——残食掉不再起作用的雄性,使争夺食物的个体数量减少,雌性便有可能获得更足够的食物供给后代。但主要原因或许是误食。我们在饲养黄粉虫的成虫时发现,如果收集卵粒不及时或将卵粒混在饲料中,黄粉虫会不加分辨地全部吃掉。显然,黄粉虫食卵属于误食。处于交尾期的雌性螳螂 蜘蛛 蝎子等性情狂燥,食欲旺盛,把正处于自己控制下的伴侣当作猎物进行误食,应该是毫不奇怪的了。更加雄辩的事实是,雄性为了防止被误食,不同物种使用了方法不一样但效果完全一样的预防措施:有的雄蛛在交配前先将雌蛛捆绑起来;有的生有专门的附器,交配时用它堵塞住雌蛛张开的口器;有的先带给雌蛛用丝缠捆着的猎物,当雌蛛忙于吃食时便乘机和它交配。>
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高中,学习的科目没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比如对于理倾学生来说,语数外、理化生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对于文倾学生来说,语数外、政史地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因此,如果大家把生物当成初中的小科,当成文科来看待,指望考前背一背,可以这样说,这种情况下你的高中生物是根本学不好的。如果你指望生物考前背背就可以考高分,那是天方夜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中尤其是在生物考试中,你也很难取得高分,更何况你考前背背呢。
生物学习方法小经验
1、考试范围:必修二全册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试卷上有50道选择题共50分,简答题50分,其中包括实验设计一道
2、复习注意:首先是下功夫,扎实细致地进行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能反映在成绩上的。其次是注意生物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针对性的多做一些习题,对做错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复习巩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错;翻阅以前的习题、试卷,对一些以前出错的题重复做一遍;考试时先做简单的题目,先把稳得的分得到,仔细审题,抓住要点。
3、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86507.html
相关阅读:生物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