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语言教育的隐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陈勇 崔瑛

如今,网络语言、广告语言、流行语铺天盖地,构成了中学生除课本语言之外的语言生态环境。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诸如“我靠”“哇塞”之类的语言已是学生的口头语,“我晕”“雷人”之类的语言已大大方方地进入一些“前卫”学生的作文之中。而“拍砖”一词如果被引入课堂,一定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些“前卫”的老师引领一些学生在时时创新、时时更新的语言世界里自由翱翔,深得学生喜爱,以致中考、高考作文中惊现大量“QQ”语言、手机短信语言,而一些“落伍”的老师不免有些激愤和悲哀起来。面对中考、高考频现的网络语言,时下在多媒体里乱窜的各种时起时灭的语言,一些老师真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语言的根基是文化。时下,在各行各业都与国际接轨的大潮下,语言也简化、欧化、搞笑化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在各种创意的推动下,被无数的草根语言发明家不断推陈出新。在此,我们不妨看一段《武林外传》里的经典言论: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白驼山壮骨粉,内用外服均有奇效。挨了刀涂一包,还想再挨第二刀,闪了腰吃一包,活到二百不显老。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药铺医馆均有销售,购买时,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这段语言模仿电视广告,其措辞、语调惟妙惟肖,经典搞笑。这也是《武林外传》在一段时期内能赢得极高的收视率,被大量的电视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毋庸讳言,这样一种与消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语言经多媒体的盛大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侵入尚处在语言发展期的中学生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但稍微有点学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汉语言的精华与精粹是植根于我们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世界的。它是讲求“推敲”的语言,是讲求锤炼与经得起摔打的语言。它含蓄隽永又意味深长,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言有尽而意无穷”,它追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散居在经典的书面语(诸如诗词、古文、精美散文、优秀小说)中,仅以宋词为例: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以病眠不赴府会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将花、月人化,同时又巧妙地写出其动并衬出其整体意境的幽深静谧。细细品味这些语言,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语言的精微典雅,像一根巨柱,支撑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化大厦,虽穿越几百几千年的历史风烟,我们依然不得不为其语言之美所折服。

多媒体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地是守在电脑、电视前。这种社会趋势也大大地影响了当代学生,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影视语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他们的意识世界并构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对汉字之美、汉语言之美的理解及感悟能力已逐渐钝化。事实上,对中国汉字及汉语的接触的弱化必然导致错别字连篇,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同时这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繁体的“闲”字,是门内一个月,月光照进门内,人们坐在门边望月,始知为闲,这绝对是唐诗的意境,而今人早已感觉不到。在此并非要主张恢复繁体,但诸如李白诗歌中的想象,庄子文中的汪洋恣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想象及心境,学生似乎已难体悟。这就导致学生的情感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更谈不上优美、典雅,大量干瘪无味的词汇涌入学生的笔端,文章平淡无味,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写作的动力也由之锐减。

“娱乐文化”已经在消费文化的助推下形成席卷之势。而语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美语言也在这后现代的语境下被无形侵蚀和消解。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渐渐如沉入冰山深处,即使在现代教育的极力挽救下也离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保护汉语言,是保护汉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16063.html

相关阅读: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