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爱丽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主角。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主体在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如何在打造高效课堂时让学生主体在场呢?下面,就是笔者在《石壕吏》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点浅显的做法。
一、把诵读的时间给学生
作为一首古体叙事诗歌,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成为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整堂课的朗读设计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一读要求姿势端正、声音饱满、读音准确、节奏分明、流畅自然;二读要求注意语调、把握语速、注意重音;三读要求读出感悟。
整堂课以读代讲,讲中有读,由感性朗读到品味语言,再到体会情感,环环相扣。通过各种读,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与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二、把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
“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什么?学的就是学习方法,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一名忠实的听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的主角是学生。
在《石壕吏》这节课上,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用圈点勾画、作批注的方式呈现出来,教给学生“授之以渔”的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譬如“暮”“吏”“夜”“捉人”“逾墙”“走”等学生几乎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学生也能体悟出潜在的台词:体现出官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可怜;“一何”这个词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感情;这个句子还是个对偶句,并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一个词、一句话在大家的赏析下居然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意识到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语文学习的立足点。
三、把问与答的自由给学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让学生敢想、敢问、善想、善问,边问边学。
为此,本节课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质疑、解疑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矛盾,让学生的思绪进行碰撞,进行辩论,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在课堂上,学生还真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是“夜捉人”而不是“白天来捉人”?为什么差役不抓杜甫?老翁逾墙走是不负责任吗?由此可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打造高效课堂,请让学生主体在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40746.html
相关阅读:江苏语文试卷点评 高考试题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