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也对作业布置做了新的定位,明确了作业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特征。
如何让作业升值,让它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作用呢?。
首先,要了解传统观念下作业设计的功与过。
传统的作业设计在教育史上曾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就是合理的,当然也曾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它的弊端和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
传统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强调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单一化、机械化的硬性训练,忽视学生的主动接受;传统作业局限于书面答题,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灵活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缺乏对合作能力的培养;传统作业评价趋于模式化,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引导学生设置问题使其处于积极思考中等。
其次,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的宗旨和原则。
课程标准是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果,还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权威性。所以,作业设计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学生作业应有活动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应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作业应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及实际运用。
学生作业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运用等。我们现在设计学生作业一定要以上述为依据,深入思考,精雕细琢。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学习热情必然会高涨,学习效率显著。所以,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达到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这样才能让学生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二、实践性
离开了生活,孤立地进行文字技巧的游戏,无异于“纸上谈兵”。练得滚瓜烂熟的内容,到了生活中,却不那么适用了,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设计作业时要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将作业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明、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增加才干。比如,布置一些搜集查阅资料并处理资料的作业,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创造性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五、综合性
首先,校内外整合。新教材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但生活中有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发现课堂知识的体现,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学科间整合。把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育性
教育事业是为了未来的事业,是为了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在作业中贯穿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更是新课程标准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新课程作业设计的特色是鲜明的,作业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探究,掌握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的宗旨和原则、方法和特色,然后切实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58533.html
相关阅读: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