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典故“精讲”“巧用”系列:宓子贱的“鸣琴而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典故由来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吕氏春秋·察贤》

二、典故精讲

1、内涵

“鸣琴而治”是一著名的文化典故,与古代人物宓子贱有关,典出《吕氏春秋·察贤》。素材翻译成白话,意思如下: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单父也治理得很好。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做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

“鸣琴而治”既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也咏叹官吏善于管理,无为而治。同为孔子的弟子,宓子贱相比巫马期来说,更具管理者的智慧。

宓子贱走马单父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含蓄地劝谏说国君鲁哀公不要对他的理政过多干预;第二件事是他找到了身份只是一个渔夫的倾盖之交阳昼,请教治理单父的方法。第二次回到单父时,宓不齐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立德,他率先垂范尊老爱幼,提倡道德风化教育人民,在百姓中树立了很高威望;第二件事是选贤任能。办好这两件事后,剩下的就是在草堂里弹琴了。三年过后,单父政治清明,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2、外延

“鸣琴而治”典故内涵丰富,对当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鸣琴而治”告诉我们,当今中国共产党所提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古代民本和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执政,是权力,更是责任。

是廉洁,是腐败,只能由人民来评说。

孔子赞宓子贱为君子,不仅因为他有才智,更在于他有仁爱之心。集中到一点,就是爱民情怀和廉政作风。

孔子通过问话,知道宓子贱为官后仍在学习,并且学以致用;为官后没有疏远亲戚,疏远朋友。所以他认为宓子贱是真正的君子。

三、典故巧用

1、运用话题:“为”的层次与境界;良心工程

宓子贱为政,有层次与境界。处理好君臣关系,排除来自于上层的不必要的干预,这是第一层。这样做可以赢得必要的施政自主权。第二层,则是做好治民中心工作。这是核心。首先是实地调研,然后是立德任贤。

宓子贱所做的这一切,顺应了民心,立德、选贤、任能没有哪一项是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件件桩桩,实实在在,出于本心与良心。这不仅值得为官者学习,也值得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思考。

表面上宓子贱足不出户,清闲自在,其实明他不过是把许多重要的事情做在了前面。相对于巫马期来说,他治政轻松,不像巫马期那样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表现出管理者少有的智慧与境界。

难怪乎《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

对比子产和西门豹,毋庸置疑,宓子贱的“鸣琴而治”当然要高明得多。可以说,宓子贱是一个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古代贤官。

2、活用一小段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作为人民的父母官,不能不作为,要有作为,但不能胡作为。无论巫马期还是宓子贱都是有作为的古代地方官。他们没有以权谋私,而是执政为民,凭作一颗仁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事。

君子务本,立德为先。宓子贱深明其理,所以他率先垂范,修身律己,赢得了尊重与威望。还有他不分贵贱,礼贤下士,注意采纳下层意见,任人唯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这都是一个古代贤官特别的地方。

为官者施政讲德重能,普通人做事务实重效,说有不同,其实从人的品性要求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宓子贱的“鸣琴而治”,不仅可资人民父母官借鉴,同样可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丰富的启迪。

3、巧用一事例

当官无论大小,都要注意廉洁正直。宓子贱就是一位廉洁的小官员。他到单父,车刚停稳就有一群人围上来祝贺,宓子贱马上对车夫说:“赶紧走,赶紧走,单父的‘阳鲛鱼’来了。”然而各种宴会还是要有的,该地的大小官吏还是要来拜见。宓子贱便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了一顿。

为何宓子贱要这样做?他的用意不在两个副官,而是引向鲁哀公。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是为了提醒鲁哀公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

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哀公意识到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

这件事启示我们,要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宫员,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典故由来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吕氏春秋·察贤》

二、典故精讲

1、内涵

“鸣琴而治”是一著名的文化典故,与古代人物宓子贱有关,典出《吕氏春秋·察贤》。素材翻译成白话,意思如下: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单父也治理得很好。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做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

“鸣琴而治”既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也咏叹官吏善于管理,无为而治。同为孔子的弟子,宓子贱相比巫马期来说,更具管理者的智慧。

宓子贱走马单父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含蓄地劝谏说国君鲁哀公不要对他的理政过多干预;第二件事是他找到了身份只是一个渔夫的倾盖之交阳昼,请教治理单父的方法。第二次回到单父时,宓不齐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立德,他率先垂范尊老爱幼,提倡道德风化教育人民,在百姓中树立了很高威望;第二件事是选贤任能。办好这两件事后,剩下的就是在草堂里弹琴了。三年过后,单父政治清明,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2、外延

“鸣琴而治”典故内涵丰富,对当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鸣琴而治”告诉我们,当今中国共产党所提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古代民本和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执政,是权力,更是责任。

是廉洁,是腐败,只能由人民来评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63593.html

相关阅读:高考备考指导:语文不同题型拿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