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芳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以“批注式阅读”为支点的文言文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批注为基础,教师适时点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批注阅读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是课后积累和提升中。
一、从不同层面来批注
1.巧借符号标注,区分文字类别
文言文批注阅读时,可以借助个性符号批注,直观区别不同文字内容,分解理解难度。如“~”表示只需用简单扩词法就能理解的单音节词,“○”表示重要的文言词语,“?”表示有难度的词句,“/”表示句子的停顿。
2.巧借现有知识,自主理解内容
标注已学的知识、注释的补充、提干的提示,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发展主体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巧借课外作品,拓展阅读范围
以学懂、学会课内知识为前提,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多地记诵课外名家、名篇,适度拓展延伸。有计划、有选择地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短文,使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巩固。
二、从不同角度来批注
1.批注难点,疏通理解
所谓难点,即学生难读之字,难解之词,难懂之句。一般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预习和初读质疑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注疏性阅读,指导学生对这些字词句进行批注,实在难解之处,就做上记号,留待课堂解决。以学生批注—小组讨论—全班质疑解决的形式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这些方式的批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蒲松龄《狼》中的“犬坐”“一狼洞其中”,学生通过注疏批注,掌握了用法和意思,一改以前单一抄写生字词的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还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自学成果、分享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2.批注疑点,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逐字逐句的疏通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也会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进行批注,同时,把可疑点都提出来,为在课堂中解决重点作准备。
如学生在预习《陈涉世家》时,对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有多种发现。如一个学生批注:“‘以’和‘故’连用时,往往是‘因为’的意思。”另一个学生批注:“‘以’除了可以理解为‘因为’外,还可以理解为‘以为’‘把’‘用’。”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讨论解决,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进行这种质疑性批注,还能增强学生探究文言文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合作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3.批注美点,品味语言
对文言文中优美生动、含义丰富的词句进行审美鉴赏,或者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点,并进行赏析。
如在学习《答谢中书书》一文时,我指导学生先从重点词和观察角度这两方面进行批注赏析。学生精彩纷呈。
有学生批注道:“高峰入云”中的“入”字写得好,点出了山之高,能让人想象出“山峰如剑,直刺苍穹,与蓝天为伍,与白云嬉戏”的画面。
有学生批注道:用“高”“底”“入”“见”几个字,从仰观、俯看两个角度写出了“山峰之高”“水流之清”,体现了上下一致的绝妙的空间美。
这种审美式批注是一种感受式阅读,它注重阅读者的审美直觉,注重阅读者感受美的过程,强调记录阅读时直接的、感性的印象,致力于记录瞬间的感觉经验。这种批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到批注的美点,作出个性化的批注,展现学生的智慧和精彩。
4.批注重点,举一反三
对文言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句法现象进行积累批注,增加语文的信息含量,使课内的积累运用于课外,举一反三。这样的积累性批注可以包括课内纵向积累的批注和课外横向积累的批注。
(1)课内纵向积累的批注
这种批注法,一般用于疏通课文后的总结归纳阶段,根据文言文应掌握的词法、句法重点进行批注积累。词法重点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积累;句法一般进行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积累。除了单篇课文内的积累批注外,更主要的是进行课与课之间的纵向联系批注。
如学生由《三峡》中的“哀转久绝”中的“绝”联想到“绝?多生怪柏”,想到《口技》里出现过的“群响毕绝”中的“绝”,联想到《核舟记》里出现过的“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绝”,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成“断了,极、非常,消失,十分”。
这种课内纵向的积累批注,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体系,为知识的迁移打好基础。
(2)课外横向积累的批注
课外横向积累的批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使他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批注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旧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时,能够快速提取并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5.批注留白,激发想象
文言文常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在文本中,经常会留有空白之处,让人遐想无限,尤以杜甫的《石壕吏》为甚。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其吏一恶呼:“”其妇一哭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其吏二怒呼:“”其妇二泣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其吏三急呼:“”其妇三哀啼:“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其吏四狠呼:“”其妇四坚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官吏的语言进行想象批注,使学生对作品中官吏的凶狠、百姓的悲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了作者深含的情感,更真实地了解了杜甫叙事诗的无穷魅力。
除此之外,评价性批注也是批注阅读中的另一批注方式。它主要对文本的内容、主题等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评价联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种批注方式,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阅读的主人,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提高他们复述、概括、筛选和点评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体味作者情感。
实践证明,以批注式阅读为支点的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个性化。在尊重个体体验、尊重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使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作者:王玉芳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以“批注式阅读”为支点的文言文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批注为基础,教师适时点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批注阅读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是课后积累和提升中。
一、从不同层面来批注
1.巧借符号标注,区分文字类别
文言文批注阅读时,可以借助个性符号批注,直观区别不同文字内容,分解理解难度。如“~”表示只需用简单扩词法就能理解的单音节词,“○”表示重要的文言词语,“?”表示有难度的词句,“/”表示句子的停顿。
2.巧借现有知识,自主理解内容
标注已学的知识、注释的补充、提干的提示,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发展主体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巧借课外作品,拓展阅读范围
以学懂、学会课内知识为前提,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多地记诵课外名家、名篇,适度拓展延伸。有计划、有选择地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短文,使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巩固。
二、从不同角度来批注
1.批注难点,疏通理解
所谓难点,即学生难读之字,难解之词,难懂之句。一般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预习和初读质疑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注疏性阅读,指导学生对这些字词句进行批注,实在难解之处,就做上记号,留待课堂解决。以学生批注—小组讨论—全班质疑解决的形式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这些方式的批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蒲松龄《狼》中的“犬坐”“一狼洞其中”,学生通过注疏批注,掌握了用法和意思,一改以前单一抄写生字词的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还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自学成果、分享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2.批注疑点,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逐字逐句的疏通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也会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书本上进行批注,同时,把可疑点都提出来,为在课堂中解决重点作准备。
如学生在预习《陈涉世家》时,对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有多种发现。如一个学生批注:“‘以’和‘故’连用时,往往是‘因为’的意思。”另一个学生批注:“‘以’除了可以理解为‘因为’外,还可以理解为‘以为’‘把’‘用’。”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讨论解决,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进行这种质疑性批注,还能增强学生探究文言文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合作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3.批注美点,品味语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87003.html
相关阅读: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