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十种教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一篇课文。在课堂上究竟该怎么上呢?这应该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范畴了。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教学艺术也是没有统一模式的。正所谓“教无定法”。执教者不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状况而灵活多样、创新独到地设计教学方案。

笔者曾在本文的备课中揣摩过如下一些思路,不妨简要地例举,以期拓开视界,锻炼思维,寻求多元,择善而教。

思路一:关键词——阅事推理

本文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用事例进行论证,道理都在事例中。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从阅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从事例中读出本文的观点。如,先让学生概述文中写到了哪几件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回答,阿基米得说的“不要踩坏我的圆!”和第欧根尼说的“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样的话的含义,由此通过五件事情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样的主题。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文章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思路之二:关键词——得理及事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思路一的基础上简单地换一种思路,来个先得理再及事。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把握全文,说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或主张,然后再追问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怎样证明了文中的观点。也就是说,先让“纲举”,然后再求“目张”。

思路之三:关键词——师生换位

这是更换师生角色的一种设计,方法很是简单。就是课堂上以四个问题统领,让学生做教师,教师做学生。这四个问题是:1、有一个文化层次不太高的的普通人,他(她)“不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你能跟他(她)说说,使他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个道理吗?2、一个初中学生,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可是他(她)“不会”写,你能帮助他(她),告诉他(她)这个作文怎么写吗?3、对于一个已经完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的写作的同学,可是他(她)写得“不好”,你能用具体的例子说说如何才能写得更好吗?4、有一个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太好的同学,你能就这篇文章给他(她)辅导辅导吗?

思路之四:关键词——关键词阐说

一篇文章,如何去理解它,总有一些角度,总能用一些关键的词语来统领它。因此,筛选一些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以关键词为抓手,让学生来阐说文章,这是很好的一种样式。比如,关于内容理解的:“灵魂生活”、“肉身生活”、“我的圆”、“生命、权势、钱(财)与灵魂”、“动人的光彩”、“纯正追求”、“有思想”等等;关于方法领会的:观点、事例论证、引用名言、过渡、概括叙述、精要评析等等。其实,每个词语就是在学生面前推开一扇阅读文章的窗,一扇给学生提供视野但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风景的窗。

思路之五:关键词——中心词发散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文眼的,这个文眼也许就是一个词,抓住这个词,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是能抓住这样的词,进行发散缀联,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如在本文教学中,抓住“灵魂生活”这个词做文章,就可统揽全文。“灵魂生活”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本文的观点也是要人们能够过一种有灵魂的生活,举的例子引的名言也是有关有灵魂的生活的例子。以“灵魂生活”统领发散,从而挈起全篇。

思路之六:关键词——发现与探究

我们有时候也不要保守,要大胆地相信学生的大胆,就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表达,把“发现与探究”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我们不妨也把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的发现与探究的权利与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谈论交流,然后各自发表意见。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该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学生也一定能够说出或大致说出。这样的做法也许会引来一些反对的意见,但要坚信,这是一条很有创意的路,很有前景的路。

思路之七:关键词——朗读与演讲

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的备课中,偶尔发现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中有个“子午书简”栏目,是专门介绍名家作品的一个栏目,其中就有一期是介绍周国平的这篇文章的。节目中有对周国平的介绍,有对此文的大致分析,更主要的是,用朗读的专家的现场全文朗诵。这个节目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否可以把本文的教学就定位在朗读指导上呢?甚至,就把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来处理,就让学生练习朗读或是演讲。我想,倘能如此,本文还要教它什么呢?我想,朗读与演讲到位了,文章也就懂了。以朗读与演讲为载体,深入理解课文,既训练了朗读,也理解了课文,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思路之八:关键词——内容与形式

本文的教学教什么学什么?说到底,不就是内容与形式吗?具体点说,不就是文章写了什么以及文章是怎么写的吗?我们如果把本文的教学设计就安排为本文写了什么与本文是怎么写的两个主要板块,并在每个板块里在具体化一些,这样不是比一些名目繁多的过程与环节要精要得多吗?

思路之九:关键词——阅读与写话

把写作为本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对于本文的学习,假如在阅读与简单点拨后,让学生写起来,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给出若干话题,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写点。一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完,学生应该“横看成岭侧成峰”地写出许多东西来。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写,不要要求学生像作文般地写,首先是字数不要如作文一样要求,再次是所谈内容上也不要与作文一样要求,学生只要谈出一点,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这样,许学生的许多智慧集中在一起就是很了不起的智慧。写完后以一定的方式交流,这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吗?

思路之十:关键词——网络与资讯

把网络引进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表征。像《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就可以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里去上,可以利用BBS论坛来发表看法意见,可以上网查找有关周国平的资料,可以查找有关人要有精神追求的故事,甚至可以直接打开周国平的博客。网络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有必要说明的几点,一、这些设计的思路只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种”中的几种而已,它不能涵盖所有,视角打开后,会有更多更新的设计思路出现。二、这些思路并列在一起,也许在逻辑上也是不合宜的,这样的罗列,这是例举而已,互相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三、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路而已,是粗线条的勾勒,是主体骨架而已,要转化为课堂操作的过程,还需要艺术的处理与设置。四、也许,以上的诸多设计在讲什么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在怎么讲的问题上是有着区别的,而这也正是课堂教学需要突破与探索的地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一篇课文。在课堂上究竟该怎么上呢?这应该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范畴了。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教学艺术也是没有统一模式的。正所谓“教无定法”。执教者不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状况而灵活多样、创新独到地设计教学方案。

笔者曾在本文的备课中揣摩过如下一些思路,不妨简要地例举,以期拓开视界,锻炼思维,寻求多元,择善而教。

思路一:关键词——阅事推理

本文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用事例进行论证,道理都在事例中。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从阅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从事例中读出本文的观点。如,先让学生概述文中写到了哪几件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回答,阿基米得说的“不要踩坏我的圆!”和第欧根尼说的“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样的话的含义,由此通过五件事情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样的主题。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文章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思路之二:关键词——得理及事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思路一的基础上简单地换一种思路,来个先得理再及事。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把握全文,说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或主张,然后再追问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怎样证明了文中的观点。也就是说,先让“纲举”,然后再求“目张”。

思路之三:关键词——师生换位

这是更换师生角色的一种设计,方法很是简单。就是课堂上以四个问题统领,让学生做教师,教师做学生。这四个问题是:1、有一个文化层次不太高的的普通人,他(她)“不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你能跟他(她)说说,使他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个道理吗?2、一个初中学生,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可是他(她)“不会”写,你能帮助他(她),告诉他(她)这个作文怎么写吗?3、对于一个已经完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的写作的同学,可是他(她)写得“不好”,你能用具体的例子说说如何才能写得更好吗?4、有一个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太好的同学,你能就这篇文章给他(她)辅导辅导吗?

思路之四:关键词——关键词阐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91743.html

相关阅读:语文写作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