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特级教师张丽钧教育感言三十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张丽钧

【张丽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唐山市"十杰"青年、"十佳"教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

1、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了,我们的校长太像校长了。有一种病,我管它叫“居高临下病”。那病源在光阴的深处,也在玉阶的高处。

2、“越是卑贱,越是嚣张”,这是我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个句子;今天,我想在这个句子后面再补充上这样一个句子:“越是高贵,越是谦恕”。

3、当一个人立志将自己变成赚钱工具的时候,就等于主动典当了自己的灵魂、阉割了自己的生命。彩虹、流星、涛声、鸟语,这些他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一辈子给金钱打工。他的生命因此变得干瘪丑陋。他成了上帝的一个败笔。

4、任何一种人生,都可能被平庸、无聊侵蚀,而“癖”,就是来对付这种平庸与无聊的;日子板结了,心却要温润,有一块田地,只栽种随性儿的花花草草,这块永不荒芜的“精神自留地”,是一个人精彩活着的有力证据。

5、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给予他人自己的都不曾拥有的东西。你对某一事物的狂热与痴迷,是你撒播、传扬该事物的大前提。只有你觉得“好玩”,你玩得上了瘾、玩出了名堂,你才具备了带着学生一起玩的资格。

6、我向来以为,对一名教师而言,教书,是芝麻般的小事;做人,才是西瓜般的大事。真正的“好课”,都是由真正的“好人”完成的。一堂完美的课,或许能照耀学生一时;但是,教师完善的人格,却足以照耀孩子一世。

7、遥望过一次儿子供职的公司,在心里对它说:“拜托你善待我的儿子哦!”我明白,这句话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我要保证交给你一个值得“善待”的孩子。

8、所有的“习惯”里都住着一个魔。它一旦统摄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即会不由自主地向着一个它所指定的方向断然滑去——一个美丽派生出千万个美丽,一个丑陋派生出千万个丑陋。

9、在我看来,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可以让教师获得“飞翔的快感”;这宝贵的体验,哪怕仅有一次,也足以让他(她)厌弃匍匐。

10、“举重若轻”多么令人艳羡,然而,除却天才,几乎所有的“举重若轻”都曾经历过一个“举轻若重”的过程。当一个芭蕾舞演员对你说“趾尖点地,临风飘举,你也能行!”的时候,你应该知道她在说什么。

11、不知为什么,我与我的同胞们,对巧妙隐藏身份、暗中侦察情况、伺机引来同道、积极充当内应的这种角色特别钟爱,钟爱到了上瘾的程度。

12、英国影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有这样一句可怕的台词:“有时候,背叛不为别的,它是一种本能。”当一个学生背叛了他的同学,当一个职员背叛了他的同事,当他们打着“忠于老师”、“忠于上司”的旗号轻易出卖了他人,那么,这种出卖会不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本能”,——“拿鬼祟行为换取好处”成为了他们的“路径依赖”,在本族群中欣然充当“告密狂”,在异族入侵时恬然成为“狗汉奸”……

13、仓央嘉措有诗言:“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够巧妙地度过这一生……”每个人身上的七寸与死穴,都被万分小心地保护着。那个暗码,生来就是不可告人的;那份惊悸与气馁,是一个人的饮品,就算多么难以下咽,也不说苦。

14、只有傻瓜家长才会将“你真棒”挂在嘴边。这句廉价的赞美,将孩子推向了无底的深渊。但是,表扬也没必要彻底戒除,表扬的原则应当是:发乎真心。一事一赞。夸奖“努力”。适可而止。

15、我的一个在精神康复中心工作的学生告诉我说:“人人都是精神疾病的易感者。”我深深认同这句话。就算我们精神再健全、再强大,在某一个时刻,我们突然就软了、瘪了。我们需要一个带给我们恒久安全感的“快捷键”,我们需要一次宠溺灵魂的“心理疗愈”,我们需要一次超越皮囊的心灵飞翔。与知识体系的构建比较起来,精神体系的构建更为紧切、更为繁难。而教师的“治愈”堪称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双面绣”——我们在治愈他人的同时,也不期然地治愈了自己。

16、“开会要谎”,对人构成的是“软性侮辱”,与“硬性伤害”比起来,这种“软性侮辱”更具“精神侵袭性”。这种陋习,折射出的是“契约精神”在国人心中的缺失。

17、从小就会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无常势,兵不厌诈”的我们,何时才能真正明白:“猾黠崇拜”,真的是一种病。

18、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眼中就没有神圣的人、事、物,只会对“十万法郎的房子”发出惊叹,我就有理由为我们国家的明天担忧。在我看来,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如果发誓做金钱的情人,迟早会沦为亲钱的“弃妇”。

19、究竟谁能说得清楚,那个叫“磨损”的词,生着何等的利齿?它针尖挑土般,一点点偷走“初见”的惊喜,让鲜润的不再鲜润,让颓败的愈加颓败。与“磨损”进行的拉锯战,几乎要伴随我们整整一生。

20、英国“天才作家”C.S.路易斯将人类之爱粗分成了“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需求之爱”是祈求回报的,而“给予之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请先别急于指责“需求之爱”吧,它的渴望中包含了某种合理的因子;也别急于赞美“给予之爱”吧,它一旦泛滥,亦可成灾。

21、“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这个句子我们几乎人人都会说;但是,我们不会说“黎明即起,改变自己”,也不会说“黎明即起,改变世界”。国际就业咨询公司“巨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勤奋;而美国盖洛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不敬业。有人说,这两个调查结果是互相矛盾的。笔者不这么认为。在笔者看来,勤奋,有被动工作的成分;而敬业,则必须主动作为。勤奋,可能是“苦心的行动”;而敬业,则一定是“甘心的行动”。

22、“小王子”走过那么多星球,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他的结论是“他们(大人)就这副德行。孩子对大人应该尽量地宽容。”

23、被超量的爱喂大的孩子不可能精神健康。他们被父母以各种美妙的借口过分地保护起来,他们被一个飞来飞去的巢追得越来越沮丧、越来越平庸。他们错失了困窘的机缘、跌倒了机缘、流泪的机缘、流血的机缘、重生的机缘……

24、愿天下父母都能明白——没有任何一个鸟巢可以成为鸟儿永久的避难所。让鸟儿练就一双迎击风雨的翅膀、让鸟儿生出展翅云端的心志,这才是鸟儿一生享用不尽的福祉。

25、每个做父母的,都忍不住要操心孩子明天的生活,其实,孩子明天的生活就藏在他今天的品性里,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在用他的行止预言着他的未来。‘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付出一个好,会有无数个好回到你身上;你付出一分善,会有无数个善回到你身上。

26、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孩子,一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孩子。而让人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舒服的大人,让人不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不舒服的大人。

27、说到底,物质的小康与精神的小康其实是两码事。有的人,就算攀上了物质的珠穆朗玛峰,精神照样在猪圈里逡巡;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

28、听到过一句话:教养,就是懂得“害羞”。想让孩子懂得害羞,大人得先知耻——知道偷吃花生是耻,知道偷舔雪糕是耻,知道背后骂人是耻,知道自私自利是耻。知耻,才有可能引领自己跳出龌龊的“精神猪圈”,才有可能完成痛苦的“精神修容”,才有可能活成一个大写的人。

29、让我们永记这样一句话——先有大人“美丽”,后有孩子“动人”。

30、怎样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有意义”比“有意思”更值钱?怎样让他们觉得随意丢弃一粒精神的米比随意丢弃一粒物质的米更可耻?怎样让他们自觉鄙弃“拿手机的猴子”?怎样让他们有兴致去跟这精彩的世界谈一场恋爱……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张丽钧

【张丽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唐山市"十杰"青年、"十佳"教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

1、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了,我们的校长太像校长了。有一种病,我管它叫“居高临下病”。那病源在光阴的深处,也在玉阶的高处。

2、“越是卑贱,越是嚣张”,这是我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个句子;今天,我想在这个句子后面再补充上这样一个句子:“越是高贵,越是谦恕”。

3、当一个人立志将自己变成赚钱工具的时候,就等于主动典当了自己的灵魂、阉割了自己的生命。彩虹、流星、涛声、鸟语,这些他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一辈子给金钱打工。他的生命因此变得干瘪丑陋。他成了上帝的一个败笔。

4、任何一种人生,都可能被平庸、无聊侵蚀,而“癖”,就是来对付这种平庸与无聊的;日子板结了,心却要温润,有一块田地,只栽种随性儿的花花草草,这块永不荒芜的“精神自留地”,是一个人精彩活着的有力证据。

5、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给予他人自己的都不曾拥有的东西。你对某一事物的狂热与痴迷,是你撒播、传扬该事物的大前提。只有你觉得“好玩”,你玩得上了瘾、玩出了名堂,你才具备了带着学生一起玩的资格。

6、我向来以为,对一名教师而言,教书,是芝麻般的小事;做人,才是西瓜般的大事。真正的“好课”,都是由真正的“好人”完成的。一堂完美的课,或许能照耀学生一时;但是,教师完善的人格,却足以照耀孩子一世。

7、遥望过一次儿子供职的公司,在心里对它说:“拜托你善待我的儿子哦!”我明白,这句话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我要保证交给你一个值得“善待”的孩子。

8、所有的“习惯”里都住着一个魔。它一旦统摄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即会不由自主地向着一个它所指定的方向断然滑去——一个美丽派生出千万个美丽,一个丑陋派生出千万个丑陋。

9、在我看来,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可以让教师获得“飞翔的快感”;这宝贵的体验,哪怕仅有一次,也足以让他(她)厌弃匍匐。

10、“举重若轻”多么令人艳羡,然而,除却天才,几乎所有的“举重若轻”都曾经历过一个“举轻若重”的过程。当一个芭蕾舞演员对你说“趾尖点地,临风飘举,你也能行!”的时候,你应该知道她在说什么。

11、不知为什么,我与我的同胞们,对巧妙隐藏身份、暗中侦察情况、伺机引来同道、积极充当内应的这种角色特别钟爱,钟爱到了上瘾的程度。

12、英国影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有这样一句可怕的台词:“有时候,背叛不为别的,它是一种本能。”当一个学生背叛了他的同学,当一个职员背叛了他的同事,当他们打着“忠于老师”、“忠于上司”的旗号轻易出卖了他人,那么,这种出卖会不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本能”,——“拿鬼祟行为换取好处”成为了他们的“路径依赖”,在本族群中欣然充当“告密狂”,在异族入侵时恬然成为“狗汉奸”……

13、仓央嘉措有诗言:“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够巧妙地度过这一生……”每个人身上的七寸与死穴,都被万分小心地保护着。那个暗码,生来就是不可告人的;那份惊悸与气馁,是一个人的饮品,就算多么难以下咽,也不说苦。

14、只有傻瓜家长才会将“你真棒”挂在嘴边。这句廉价的赞美,将孩子推向了无底的深渊。但是,表扬也没必要彻底戒除,表扬的原则应当是:发乎真心。一事一赞。夸奖“努力”。适可而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795942.html

相关阅读:江苏语文试卷点评 高考试题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