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使数学由传统的“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它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数学课程不再是特定数学知识的载体,而是数学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在这样一种新的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学习数学。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学习,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我们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

  二、培养分析解题过程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解决问题,而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是学会解题的有效途径。善于作解题过程分析的学生才能很快形成一般解题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在定理公式教学中,应充分显现其探索、发现过程,每个定理公式的证明都是一种典型的解题方法,必须认真对待,在证明之后,应分析解题的信息过程,逻辑结构等。在例题教学中,解题前的分析和解题后的总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解题前应分析题目的已知、未知,与定义、定理、公式等相联系,找出解题途径,解出之后,应总结解题思想、解题技巧、解题步骤等。许多问题还要从多个角度再分析,这不仅能从本质上理解原解法,而且常常能找出新解法,再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解题方法。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解题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限道题的学习培养起解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

  三、培养规范的解题习惯

  衡量一个学生会不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最终要落实到书面表达上。表达过程要求合乎条理,层次清楚,符合逻辑,准确规范地使用名词、术语和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讲,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比较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在自然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数学语言能力,并借助数学这个载体进行数学思维。听力健全的人从小就受语言环境熏陶,一般四至六岁的小孩都能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关联词语,如:“多、少、大、小、一样多、因为……所以……、假如……、如果……那么……”,这对学习数学是很大帮助的,而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能力的自然形成阶段,致使学习数学时,感到难以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大多是计算题,格式也简单,通过模仿训练逐渐形成习惯。但中学阶段就不同了,不仅在思维的各种能力上是一个飞跃,而且在解题过程的书写上也是一个飞跃,大多数问题的解题过程不是只用几个算式能表达的,往往需要用一些数学语言表率或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因此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过程一定要详细板书,不轻易缩减解题步骤,不随便省略数学语言,做好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数学语言,形成正确的数学习惯,提高思维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一个概念的形成,一种技能的提高,都要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错总是难免的。但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就错改错,而不深究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便养成不愿独立思考、不会自我检查、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让学生按三个步骤做:第一步“知错”。让学生检查在哪里出了错,对书写过程的题目,自己应检查出错的步骤,怎么错了,遇到填空题和选择题,应先找到自己的解题过程,而后进一步查出错误的步骤。第二步“认错”。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这是改错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根除错误的重要保证,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许多学生往往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摸摸鼻子就算了。实际上纯属马虎的问题是极少树,大多数错误反映的是自己的知识弱点或缺陷,那些由于粗心马虎而出错的步骤,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一但对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就不会粗心、马虎以至于出错了。因此,自己要进一步分析出哪个概念、定理或法则还没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第三步“改错”。就是在认错的基础上,把错题再做一遍,若是填空或选择题,改错时必须写出正确的计算或推理过程,对正确的理论再次加深认识。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曹新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823138.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