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短歌行,慷慨显悲壮??《短歌行》教学设计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 朱慧颖

【学情文本定位】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古诗十九首》多写游子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时曹操所作,当时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相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而且本诗语言凝练含蓄,这需要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并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学情、本课设计理念和单元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够疏通全诗,理解诗意;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明确诗歌的主旨。

3.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通过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文本特色解读】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品,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文澜曾言,四言之“立意刚劲,造语质直,《三百篇》之后,只有曹操一人,号称独步”。(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而“刚劲”“质直”也就是《文心雕龙》中刘勰所提到的建安文学的特点:“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2年)建安文学的这些特征也就被人称为“建安风骨”。

大开大合之情感

“慷慨”含意有二,其一:意气激昂,其二:胸襟开阔。

激昂者,应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在本诗中,由“对酒当歌”之乐事起笔,一边酣饮美酒,一边高唱歌曲,可谓乐极!但诗人迅速转向了“苦”和“忧”的悲情之中。以“朝露”作比,悲生命之短暂。

联系背景,诗人此时已年过半百。美好年华转瞬即逝,岂不让人悲情入骨?景圣琪曾强调“主客体深刻矛盾纠结时候的张力成为建安风骨不可多得的风格支柱”。(景圣琪《三曹雄起??建安风骨之髓》,名作欣赏,2009,第30期)这种由乐到悲的感情大开大合,大大增强了本首诗歌的情感张力。

寻常之人,往往由悲一路写去,悲愤之人,大抵“古来圣贤皆寂寞”聊以自慰;苦闷之人,应为“举杯断绝歌路难”;豁达之人,亦不过“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但是作者确实独具匠心,没有在“杜康”中沉湎于飘飘然的杯酌之中,而是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激昂的心态,来回应生命短暂之悲。“但为君故”,“君”指何人?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我们看到,作者为之而忧而沉吟的正是“青青子衿”,这些有学识的人。“呦呦鹿鸣”以下四句都是选自《诗经?小雅?鹿鸣》,引用诗句,转化了诗句的主题,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情怀。最后四句,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抱负,向天下的才俊发出了真诚热切的召唤。表明对贤才的需要是多多益善,自己也会像周公那样殷勤地接待人才。

这种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情感上一扫“悲”的格调,进入到了积极的“壮”的层次。

王国维曾说:“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曹操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突破了两汉腐朽经学的桎梏,也与《古诗十九首》中一些文人的风格大不相同,没有单纯的从形而上的情感和价值层面进行抒发和阐释,而是面对形而下的现实,表现了主动积极,昂扬向上的独特的生命情感和人生价值。

师古不泥古之语言

曹操的诗歌多为多为杂言体。但无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曹操在语言上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宗师”。那么在这首诗中,曹操又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呢?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古直”是以《诗经》以来一直到乐府古诗等现实主义诗歌的风格。“古”是指借用《诗经》和乐府古诗中的语言运用手法;“直”意思有二,一指直抒胸臆;二指用字简约,不事雕饰。

在本首诗中,曹操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等等。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

而且在四言的运用上,曹操也有自己的独创,《诗经》中的四言体,在语言结构上,两句一行,四句一节。一句不能单独成立,需要下一句才能完成一个整体意思。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而本首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主要是凭意思的连贯构成一行或一节,各句句法是独立的,由此看见曹操的师古不泥古的创造性。

其次,《诗经》多为叙事,而本首诗则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如“人生几何”“忧思难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等,作者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情怀。而且灵活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那原来“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倾慕。

另外,曹操的诗歌用韵也极为宽广。本诗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齐整,音调和谐,无论从视觉或是听觉上,都能给读者一种美感,也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作为“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曹操不仅在思想上,还是在语言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创造性。整首诗跌宕悠扬,于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慷慨昂扬的激情,表达诗人为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求贤若渴、尊重贤士的真诚热切之心。这首诗在写法上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不但善于用典,更善于化用诗句。思想含蓄深沉,又慷慨悲壮,创造出了深远丰富的意境,这首诗不愧为建安诗派的代表作品,也不愧为传世千古的经典。

(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忧??人生短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全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思??求贤若渴。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如果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迎??仰慕贤才。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盼??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歌既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思,又有对贤才到来的热情;既有对贤才徘徊的劝慰,又有天下归心的壮志豪情,感情或低沉,或高昂,或柔情满怀,或豪迈大度,到最后,自信、高昂将心头的苦闷一扫而光,转入一个山高海阔的境界。

四、悟读体察,把握风格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呢?

明确:慷慨激昂慷慨悲壮慷慨悲凉苍凉悲壮

教师小结:诚如钟嵘《诗品》所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带有建安时代“志深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特色的《短歌行》,题中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时代风格。

四、背诵作结,感受豪情

“诗品即人品”一首《短歌行》不仅张扬了一个时代,更代表了一位有王者风范的作家,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作者的魅力。

五、作业

阅读《龟虽寿》,试从情感内容和诗歌风格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教后反思】

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初读”“品读”“悟读”,本课以朗读贯穿始终。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建安诗歌的流派特色。课堂目标基本落实到位。

本节课的不足:

1.对于课堂动态生成关注不够。没有抓住生成的契机,宥于预设,课堂上学生展示出:“譬如朝露”是举例,我应该抓住契机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和比喻的区别以及思维向纵深发展。

2.课堂预设过多,束缚了思路,操作过程收放不够自如。朗读这一环节应该在放开的基础上适当收拢。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 朱慧颖

【学情文本定位】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古诗十九首》多写游子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时曹操所作,当时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相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而且本诗语言凝练含蓄,这需要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并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学情、本课设计理念和单元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够疏通全诗,理解诗意;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明确诗歌的主旨。

3.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通过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文本特色解读】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群雄并峙、逐鹿中原,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建安诗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来一探建安风骨的特点。

二、初读文本,把握情感

问题:自读诗歌,看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慷当以慷”??激昂

“人生几何”??惆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倾慕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欣喜、热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期待

教师小结:一首诗歌有悲有喜,有乐有愁,可谓气象万千。

三、品读涵泳,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朗诵技巧并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思考全诗的情感发展脉络是什么?

1.学生朗诵,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附:本首诗朗诵的具体指导(重在诗句里的情感)

重音:.

停顿:/

语速:快慢

语调: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语气节奏:()

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沉郁悲壮气沉声低)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慢(苍劲悲凉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惆怅轻柔气徐声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气舒声平)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

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慢(深情激昂气足声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慢(沉郁悠长气缓声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快愉悦气满声高)

契阔/谈?,心念/旧恩。↑快(轻快高亢气满声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惆怅舒缓气舒声平)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快(急促高亢气短声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慢(铿锵有力气满声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2.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忧??思??迎??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847886.html

相关阅读:名家散文赏析:乐游书海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