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9月7日11时19分,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14公里;截至目前统计已造成81人死亡,74万余人受灾。
与近年来国内外造成重大伤亡的几次大地震相比,此次地震有啥不一样?此次地震的震级并不算高,却为何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云南地震频发,又是什么原因?
??疑问??断层地区地震频发?
从地震类型来看,此次地震被初步判定为“震群型”,从9月7日到8日共发生了281起地震,包括两个5级以上、两个4级以上、三个3级以上,以及上百起级别较小的余震。而从川滇地区的地震构造简图可以看出,云南昭通一带的断层密度非常高,容易引发地震。
从地质构造来看,四川西部一直到云南、贵州交界的地方,都因为青藏高原断层由西向东的推挤,为地震提供了能量。这就好像一条由西向东流的大河,却迎面碰到了像大坝一样拦在面前的四川盆地,于是就拐向了云南,成为南北方向。而拐弯的地方,就是昭通彝良和贵州威宁交界处的山区。
一般情况下,“河流”拐弯的位置,受到的冲击力会比一般地区更大,地壳里也会有大大小小的“伤口”,也就是断层。昭通一带的断层非常密集,这是孕育和引发地震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贵州省地震局局长王尚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生在滇黔交界处的这次地震,正处于我国南北向地震断裂带上,地质运动比较活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近年来发生的较大地震,也都是位于这一断裂带。
据介绍,地震是由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组成的,通常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变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地震频发,被学界普遍认为已处于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地震带上的该地区发生5.5级以上地震属于正常现象。
特殊地理条件导致高伤亡?
近几年云贵交界处的地震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震级不大,但伤亡严重。截至目前统计,本次地震的81名遇难者中有62名来自震中洛泽河镇,其中因飞石砸中致死的遇难者占多数。地震和余震导致石头从山坡滚落下来,有当地居民曾对媒体表示:“这个地方别说地震,就是有时风刮得大一点,山上就要掉石头。”
昭通地区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多个方向的断层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地区切得破碎不堪,再加上地形陡峭,山高坡险,因此轻微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发生石头滚落、滑坡等地质灾害。而洛泽河镇是夹在两侧山坡之中的狭小平地,受灾最严重的地点之一水泥厂及周边公路,有多处被滚落的巨石砸得七零八落。
煤炭资源是彝良县经济的一大支柱,前些年非法采煤层出不穷,尽管2008年后煤炭开采逐步正规化,但对地质造成的破坏一时难以消除。公布的一份国土资源部门调查报告称,有群众反映说,所居住房屋下面的煤炭已经全部采完,形成空区,在采矿放炮时房屋会有明显震动。此外,放炮还会使山上的土石变得疏松,更容易滚落。不过,采矿对加剧震后次生灾害的具体影响如何,还需等待进一步的勘测论证。
因为贫困所以更脆弱?
除了自然条件,当地密集而贫困的人口也是此次地震伤亡较大的重要因素。
震中洛泽河镇距昭通市33公里,距彝良县城15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5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两倍。再加上地震发生时值中午,很多人都呆在室内,一些房屋的倒塌造成了人员伤亡。
事实上洛泽河镇在1976年就曾发生过地震,近几年来每年也在进行危旧房、茅草房改造,以抗震6级以上为标准。然而包括彝良在内,昭通11个县有10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改造建设进度缓慢。据彝良县城建局保障房建设有关官员称,当地农户自建房有95%以上都不具备防震条件。
在此次地震中,尽管镇上多数房屋是砖瓦结构,但自建民房的建造质量、特别是承重性能仍普遍难以达到抗震要求,即便是震级并不很高的地震也难以抵御。新修的抗震房以及经过改造的危旧房虽很少倒塌,但也普遍出现了开裂。
由于深知位于断裂带上的风险,彝良县地震局虽条件简陋,仍拥有一座综合性的地震观测台,能够进行应变仪监测、流体监测、水氡观测、气氡观测等多种地震观测项目,但并未建立覆盖全民的地震预警系统,全民性的防灾教育也非常薄弱。
破碎家园是否还能住?
由于当地恶劣的地质条件,地震发生后,道路两侧的山体坍塌,有滚石从山体滑下,交通受阻严重,救援队伍只能徒步前进,减缓了救援进程。10日以后,彝良地震灾区普降100毫米以上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还在部分地区引发了泥石流,又使灾区遭遇“叠加灾害”,交通、供水、通信等不同程度受损。
本就山高坡陡,贫瘠闭塞,又因地震而满目疮痍,还增加了难以预测的灾害隐患,这样的家园是否还值得居住呢?在汶川和玉树地震重建中,一些受破坏严重,且已不适合居住的乡镇都进行了整体搬迁。
在震中洛泽河镇,许多房屋就建在沿山而过的公路两边。近年来,当地小的有感地震时有发生,山上的巨石时常滚落,砸毁公路两边的民房。当时洛泽河镇搬迁曾成为该镇的话题,但因财政能够给予的资金很少,一直未将搬迁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对于云南这样地震多发、适宜耕作和居住的土地又有限的省区,由政府强制将“危险地带”的居民全部迁出的确不现实。除了外界的支援帮助,还需要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对此,云南省防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建国认为,可行的办法之一是,让当地居民逐步认识到身边的危险,自发地逐步离开。同时,地震防灾部门也会将地震及地质灾害隐患的资料提供给地方政府,为政府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释疑??“双震”重叠加大了伤害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苏有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南昭通彝良县7日发生的两次5级以上地震均属“主震”。这是地震学上的“双震”现象。所谓“双震”,是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在此次地震中,伤害大的原因之一是“双震”:发生5.7级地震57分钟后,彝良县再度发生5.6级地震。在第一次地震中只是结构受损的建筑物,第二次就可能会倒塌,从而加重了灾害。第一次地震震中距离彝良县城15公里左右,第二次震中距离县城约5公里,第二次地震逼近人口更加稠密的地区,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影响。
历史上,云南昭通曾多次发生“双震”。
??特写??艰难抢修县城供水“生命线”
“听我的口号,一、二、三,起!”驻滇某部营长唐智满身泥水,声音嘶哑。在他的面前,50多名官兵肩扛一根约500公斤重的水管,陷在淤泥中的双脚正艰难地一步步往前挪。
12日下午,在彝良地震灾区发达乡花桥村的输水管道抢通现场,官兵们正在紧张抢修被泥石流冲毁的一段输水管道。这里地处发达河畔,两峰之间的小山谷依然有泥石流冲过的痕迹,嵌在这个山谷里山壁上的四五十米水管被彻底冲断。
抢通迫在眉睫,记者在现场看到,地处山脚河边的抢通现场没有路,官兵们从几百米高差的山腰公路旁垂吊着绳索,一个接一个地用速降的方式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从这里降下去只要几分钟,能节约时间,我们平常都有训练,只要拉好绳子就没有问题。”战士樊磊下山前表现得非常轻松,记者却看得吓出一身冷汗。
6根500公斤重的水管也要通过绳索从半山腰往下吊,顺着泥石流冲刷过的山谷慢慢滑到抢修现场。接下来只能靠人力,早已变成泥人的战士们肩扛手抬,脚下是齐膝深的淤泥,每一次抬腿都步履维艰。花了一个多小时,其中一根管子才被抬到需要固定的位置。
“这个地方太窄了,我们只能一点点挪,大家要紧靠着山体,不小心人都会掉下去。”负责现场指挥的唐智告诉记者。
晚上8时,天色已黑,山谷中下起淅沥的小雨,山脚下的发达河水势汹涌。依靠发电机,战士们依然还在奋战。经过一天多的艰辛努力,4根水管已经安装完毕。“还有最后两根管子,我们今天保证装好,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唐智说。(何春好王晋源)
■相关链接
云南省近年较大地震一览
9月11日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6人遇难
9月7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81人遇难
5月31日?8月9日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先后发生4.5级、5.2级、5.2级地震,无人遇难
3月10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25人遇难
2009年7月9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生6.0级地震,楚雄、大理、丽江共206万人受灾,1人遇难
(记者董子凡综合报道)
(中国科技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856424.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卷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