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两面”“三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杨建军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除了关注课本外,更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以外的阅读领域,要树立真正的大语文观,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广吸收、厚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人作了一些探讨。

一、宏观定位读什么

1.广泛阅读报刊书籍。报刊书籍历来是课外阅读的主渠道。报刊及时传递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信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名著承载着人类的文明积淀,浓缩着人类文化的精品。“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人的精神成长。而在广泛阅读方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蜜,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些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博览群书,方能厚积薄发。

2.利用好电视网络传媒。网络阅读因其方便、快捷,大有超过报纸和杂志之势,但其又是把双刃剑,各种“毒害”防不胜防,学生由于历史、文化、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很难辨别良莠。作为语文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责无旁贷,既要重视报刊书籍这种深层次的阅读,又要利用好电子媒体这种浅层次的阅读,真正把电子阅读作为汲取知识的高速公路而并非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杂烩。

二、微观指导怎么读

如果说阅读方向是属于宏观上的引领,那么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个体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的激发则属于微观上的指导。一些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好方法,自然也就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就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教——传授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对文字符号表达的意义进行搜寻、识别、理解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语文课堂以精读为主,教师要有意识地自然渗透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朗读涵泳,理清思路,品味词语,质疑问难,比较分析,概括大意,明确主旨,寻求特色等。课内示范,课外学样;课内打基础,课外重应用。

利用专题讲座集中介绍阅读方法,其特点是系统、全面。如略读法,包括浏览默读、一目十行、扫描标题、重点摘要等。还可以介绍论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特殊文体的阅读方法。这样就能把分散指导与集中指导结合起来。

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对文本意义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重新编码、不断再创造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思结合,通过写心得、做札记,将阅读所得的知识迁移到写作说话中去,以读促写,以读促听,以读带说,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培养创新精神。对于电视网络中的内容看后凭记忆摘录,并作一些点评,既锻炼记忆能力又提高写作水平。

(二)督——引导习惯养成

课外阅读是否收到好效果,检查督促是关键。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少不了来点强制性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时间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等要经常检查、评价。培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忌一曝十寒,要不断引导、不断督促、长期坚持。

(三)启——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欣赏、讨论、思辨、质疑,铺设好展示的平台,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也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读书,要多朗读精彩句段,可以开展“精彩句段朗读比赛”“一分钟读文”等活动,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样就能使丽词佳句、优美意境及人物形象、缜密思路和观点主张积累于学生脑中。

一个人的阅读观赏量有限,但是人多力量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摘录新闻发布会、读书交流会、新书介绍、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形式可以是简要复述、重点摘要和创造性重塑等等。声情并茂的讲述,不仅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的言论、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有些文章,可以指导学生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创造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把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提升,使课外阅读的质得到飞跃。

从笔者所任教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来看,由于抓好了课外阅读的教、督、启,学生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减少了以往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阅读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阅读在扩展着学生的知识面,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丰富着他们的阅读体验,充盈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882156.html

相关阅读: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