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机引导行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加强对教学行为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就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简要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既包括教师的教学动作,也包括教师采用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以下文章就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课堂行为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师认为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会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或者其他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那么教师就很可能会采用示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再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就会选择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展示图片、向学生进行语言讲解等。最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部分教师对画图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就会使用辅助工具进行绘图。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1.整体性价值取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情感目标以及情感和态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行为应该要重视行为目标的整体性取向,根据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标准进行教学行为的设计。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和操作需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而情感和态度目标又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确立。三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统一整体性。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指向不能脱离任何目标而独立,而是应该在多种教学行为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到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树立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主体性价值取向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上台展示等均是突出主体性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当然,要达到这一价值取向目标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差异性价值取向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发展、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各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均能够获得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地理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难度系数不同的地理问题以及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等,这些均是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表现。而实现差异性价值取向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给学习进度较为缓慢的学生更多改正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多样化价值取向
多样化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上。新课改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多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地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价值取向、行为活动的主体性价值取向、行为过程的差异性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价值取向,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追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05079.html
相关阅读:2019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