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困生的教育感受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农村小学,你会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思进取,上网吧、打游戏,爱时髦,乱花钱,学得吊儿?当,肆无忌惮……作为教育工作者,像这样的情况你是否忧虑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来会成为社会中的哪一种角色?对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今又该怎样扭转他们?我想就此谈一些我的想法……

一、饮水思源??了解他们什么?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许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出劳务便是家庭劳力发展个体经济的主要途径。在我班,80%的学生父亲或母亲都在外打工挣钱,其中学生父母双双都不在家要占以上比率的一半。由于学生家长外出的劳务收入难以承受外地教育的庞大消费,于是许多外出劳务家庭都抛下子女在家读书,让子女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样原本的家庭结构就发生了改变,问题也便接踵而来:比如,老人的思想、言行、性格、生活方式与小孩的思想、言行、性格、生活方式相去甚远,相处起来不融洽;其次老人的精力有限,无法照料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再次孩子身边缺乏父母关爱,就失去他们心灵上的归宿,无心学习上进;还有家庭、学校教育联系合作也困难重重……于是这样家庭中的部分孩子就成了“野”孩子,平时生活自由、散慢、随心所欲,遇事无知、偏激、冲动,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也带来了阻碍。

二、源头活水??如何善待他们?

流落于社会并主动接受社会坏风气影响的小学生远非只是年少无知造成的后果,大多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学校、家庭不吸引他们,同时也不太欢迎他们,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1.班主任要接纳他们。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态度就是班级的态度。首先要接近、认识他们,不仅仅是限于他们的名字,更要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对他们名子要多加关注,对他们的生活要多加关心,让他们感到安心

2.组建一个容纳他们的班集体。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舒适完整的家,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家的平等相处、相互约束、齐心合力,努力奋斗中,这是一种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家。因此,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把班级创造成一个这样的家,这就是班集体。有了这种“家”的集体,那学困生更应有回转的余地。

3.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家

与家长们聊起这一类学困生“缺陷”来,他们要么长吁短叹,尽表达失望之情;要么义愤填膺,恨铁不成钢,结果总是要把自己家孩子全权委托给教师,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家庭对这类学生教育的无奈和放弃。像这样的家访我看是不如不访,访后也没有作用,倒是“求人不如求己”好。因此班主任在联系这些学困生家长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目的,与这一类家长说话班主任是不能“告状”的,要紧紧围绕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你的教育建议来做文章,从而说服家长们一起参与这类学生的教育,让家长们对自己家的小孩建立起信心,而后家长才会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再度结合。

总之。农村学困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农村,立足于现实,因地制宜,因生施教方是教育之本,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07022.html

相关阅读:人类进化导致微生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