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作词,我之业余爱好;上课评课我之本职所在。
有时,我往往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双赢”。
这几天,听了三堂语文课,分别是低段第三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中段第七册的《秋游景山》、高段第九册的《小珊迪》。
听后在评课中,我讲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重复性、朗读的无序性等问题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教师。
在切入正题时,我讲了自己颇有感触的几首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然,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我缓缓背着,然后静静地分析道:先说第一首,作者写伤心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已是“泪眼”可谓伤心此一层也;可伤心无人可诉,只能问花此二层也;问花花不语此伤心第三层也;不但不语一阵秋风把花吹得乱纷纷,飘过秋千,不知飘向何处此第四层也,短短二句层层深入,极情寂寞伤心之情。
第二首也异曲同工,为了写出“肠断”之伤心,作者先写人独望此一层,望千帆不是此二层,望的时间长,从早上梳洗至斜晖此第三层,层层铺垫,最后,水到渠成“肠断白频洲”。
再看看陆游怎么写梅花香的本质呢?作者先竭力描写梅花生存环境的恶劣,怎么恶劣呢?驿外一层,断桥二层,寂寞无主三层,黄昏独自四层,风吹雨打五层,群芳妒六层,零落成泥七层,碾作尘八层,最后,如长空炸雷,似惊涛骇浪,“只有香如故”,环境越恶劣可香仍如故,这种香是真香、神香也,可谓行文跌宕,匠心独具。
我不是卖弄诗文,而是让老师们了解诗词写作的艺术,从中借鉴、学习。
教学也是如此,我转入正题。
教学也应该如品读诗词,要披文以入境,拾级而上,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精彩。
请看《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片断设想:
1、找描写小柳树句子:
a、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b、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c、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2、层层深入读,加强语感。
第一层读:感知读,读后说说小柳树怎么样?(语像感培养)
第二层读:品味读,从哪里看出小柳树美、得意?(语意感培养)
第三层读:比较读,去掉一个“细”、一个“绿”,读读有什么感觉?(语音感培养)
第四层读:融情读,如果你是小柳树,心情如何,为什么,试着用读表现出来。(语情感培养)
这样通过四层的朗读,学生脑海里不但留下了一棵婀娜多姿、风华正茂、骄傲得意的,好像是一名漂亮骄傲公主的小柳树的形象,而且连同描写的美妙言语一同留在学生的脑海,并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
再看《秋游景山》一课片断设想:
“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1、第一层读,让学生读出“果实”的多(从“累累”“摇动”、“挤”“压弯”等)。
2、第二层读,让学生读出“果实”的美(从“圆圆”、“红艳艳”、“金黄”、“绿叶”等)。
3、第三层读,让学生读出“果实”的活。(挤胖娃娃,扒开笑眯眯,压弯腰等)
4、第四层读,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果实”的情。(面对此景,作者心情如何?从哪些词看出?)
5、第五层读,让学生读懂“果实累累”的写法。(教师引读,相机渗透“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通过这五层读,学生确实真正读懂了课文,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写其它的景或物,学习此种典型的写作方法。(不但是构段方式,还有写美、写活、写出情的方法)
请看《小珊迪》的教学处理设想:
《小珊迪》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这时我才知道,他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1、突出小珊迪的可怜衬诚信。小珊迪太可怜了,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①这时我才知道,他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早死了,也就是说,小珊迪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爸爸妈妈了。)
②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
③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多么痛啊,又不能上医院。)
④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一个亲人也没有啊。)
⑤联系上文的恳求、乞求、哀求。
2、突出小珊迪的善良强诚信。小珊迪可怜,让人同情。但是,那位先生决定永远照顾小利比,仅仅是出于一种同情吗?请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用心去品味,看看谁能品出更多的东西来。
①小珊迪自己都要死了,还想到弟弟。
②父母早死了,是珊迪,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担负起抚养弟弟的责任。
③这多么像慈祥老人临终的遗言,但这,分明是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之口啊,他可不想死啊。
3、可怜善良中的诚信更珍贵。
①请大家再读读这一段话,用心地感受感受。“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
a、小珊迪有一个先令,相当于他几十次卖火柴才能挣下的钱,对他而言是巨款,他不逃走,而是换好零钱就往回跑。正是“跑”而不是“走”才要了他的命。
b、小珊迪又冷又饿,很需要钱,却从来没有想到要拿别人的钱。
c、他答应过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d、都快要死的人了,还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迟才送还钱的原因。
②珊迪被马车撞倒了,他自己不能送还先生的钱,就让弟弟去还钱。小珊迪是怎么吩咐弟弟的,弟弟又会说什么,小珊迪又会怎么说呢?请你写一写。
这样对《小珊迪》的设计是否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这真是:细细柳树美美赏,累累果实津津尝。小小珊迪层层信,工具人文共飞扬。
写诗作词,我之业余爱好;上课评课我之本职所在。
有时,我往往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双赢”。
这几天,听了三堂语文课,分别是低段第三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中段第七册的《秋游景山》、高段第九册的《小珊迪》。
听后在评课中,我讲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重复性、朗读的无序性等问题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教师。
在切入正题时,我讲了自己颇有感触的几首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然,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我缓缓背着,然后静静地分析道:先说第一首,作者写伤心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已是“泪眼”可谓伤心此一层也;可伤心无人可诉,只能问花此二层也;问花花不语此伤心第三层也;不但不语一阵秋风把花吹得乱纷纷,飘过秋千,不知飘向何处此第四层也,短短二句层层深入,极情寂寞伤心之情。
第二首也异曲同工,为了写出“肠断”之伤心,作者先写人独望此一层,望千帆不是此二层,望的时间长,从早上梳洗至斜晖此第三层,层层铺垫,最后,水到渠成“肠断白频洲”。
再看看陆游怎么写梅花香的本质呢?作者先竭力描写梅花生存环境的恶劣,怎么恶劣呢?驿外一层,断桥二层,寂寞无主三层,黄昏独自四层,风吹雨打五层,群芳妒六层,零落成泥七层,碾作尘八层,最后,如长空炸雷,似惊涛骇浪,“只有香如故”,环境越恶劣可香仍如故,这种香是真香、神香也,可谓行文跌宕,匠心独具。
我不是卖弄诗文,而是让老师们了解诗词写作的艺术,从中借鉴、学习。
教学也是如此,我转入正题。
教学也应该如品读诗词,要披文以入境,拾级而上,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精彩。
请看《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片断设想:
1、找描写小柳树句子:
a、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b、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c、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2、层层深入读,加强语感。
第一层读:感知读,读后说说小柳树怎么样?(语像感培养)
第二层读:品味读,从哪里看出小柳树美、得意?(语意感培养)
第三层读:比较读,去掉一个“细”、一个“绿”,读读有什么感觉?(语音感培养)
第四层读:融情读,如果你是小柳树,心情如何,为什么,试着用读表现出来。(语情感培养)
这样通过四层的朗读,学生脑海里不但留下了一棵婀娜多姿、风华正茂、骄傲得意的,好像是一名漂亮骄傲公主的小柳树的形象,而且连同描写的美妙言语一同留在学生的脑海,并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
再看《秋游景山》一课片断设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07119.html
相关阅读:教你轻松掌握高中语文高效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