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石油是过去50年影响世界政治风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进入21世纪,如何保障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是我国未来经济安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应站在新世纪的高点,从长计议,未雨绸缪,及早决策,争取主动。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石油关系我国经济命脉,但国内产量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1.6亿吨,居世界第5位,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大国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为21.9%,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产量增长低于消费增长。“八五”以来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而同期原油产量增长仅1.7%。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1999年原油及油品净进口达4000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的20%以上。预计2010年以前,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3.5%左右,2010-2020年为3%左右。2010年和202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2.9亿吨左右和3.9亿吨左右。今后20年,国内原油产量虽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有限,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7亿吨和1.8亿吨左右。业内的保守预测认为,石油供需缺口2010年为1.2亿吨左右,2020年为2.1亿吨左右。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2010年的40%多和2020年的50%多。
国外机构的预测结果普遍高于我们的预测。世界能源机构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量2010年为3.5亿吨,2020年为5亿吨,而原油产量2010年为2亿吨,2020年为1亿吨,2010年缺口将达到1.5亿,2020年达4亿吨。
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今后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的短缺,以及油价的异常波动,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
(二)未来2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大体平衡,但供求格局将发生变化,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近10年来,世界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在1.4%左右,1999年原油产量为34.5亿吨,石油消费量为4.6亿吨,消费增长为1.6%。有关机构预测,今后10-15年内世界石油产量保持1.4%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2020年左右将达到年产45亿吨的产量高峰。总体看,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会略高于产量增长。从资源角度看,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会大致保持平衡,但此后供需关系将趋于紧张。
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据预测,世界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3113亿吨。截止1999年底,已探明2500亿吨,累计采出1114亿吨,还有剩余可采储量1386亿吨。从资源分布看,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82.3%,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25%。2010年以后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将由目前的39%增至50%以上,世界石油供应将更加依赖中东。从消费情况看,当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更显突出。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的石油供需矛盾尤为尖锐。过去10年,该地区石油消费量年增长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2年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目前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4.2%,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0.4%,消费量占世界的26.4%。据预,2005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区,2003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分享世界石油资源的竞争将趋激烈。
今后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我国南海等地区。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世界对其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该地区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中亚——俄罗斯介于欧、亚两大消费区之间,刚刚开放的石油开发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竞争,特别是西方国家及其石油公司。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潜力和地理位置更为东亚各国所瞩目。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是中东石油东运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目前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国已在该区形成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
(三)石油与政治、军事、外交等关系更加密切,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参与分享世界资源。
石油已成为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的重要筹码。纵观过去50年,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许多地区的冲突和战争都与石油有密切关系,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商业范畴。美国为控制石油资源,始终保持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中亚石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西方石油公司参与中亚地区石油开发,力图建立不经过俄罗斯或伊朗领土,直接将该地区石油资源与欧美市场联系起来的石油运输通道。日本也积极与中东和世界产油国建立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针对中亚地区石油的欧亚大陆外交计划。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过10多次石油供应中断。其中,1973年和1979年两次中断构成世界性石油危机,直接原因是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以及石油运输通道的中断。今后20年,虽然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大的石油消费国之间、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资源国与资源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构成重要影响。我国以进口中东原油为主,又以马六甲海峡为主要通道,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甚至石油危机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估计,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和生产仍处上升阶段,总体供需形势基本平衡。中东虽然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但大部分国家已经不满美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有与我国发展石油贸易与合作的愿望。我国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和政治优势,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已与我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也与我有共同利益。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发展。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10641.html
相关阅读:暑期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