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的阅读教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内容摘要:

在强调课程改革、关注课堂高效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育的高效性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追求的高效,就是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活动都能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笔者从问题导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尊重差异,个性阅读、适度拓展,帮助理解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反思。

阅读是人类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它伴随着所有的学习全过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就担负起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段段材料的阅读,日积月累中逐渐积累知识,形成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在关注课堂高效的时候,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以及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参与最多的阅读活动,我们是否关注到它们的高效了呢?我们让学生所作的那些阅读活动,又有多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呢?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课堂效率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对阅读高效性的探索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认为的高效阅读,就是让每一次阅读活动能在单位时间内有尽可能多的收获。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高效阅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尝试和反思。

一、问题导引有的放矢

阅读,肯定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或求知,或怡情,或猎奇,总会有一个阅读的理由。即使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也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也就是说他读书还是为了追求对文章意思的领会。作为学生来说,求知当然是他们读书的第一要务,通过读书以达到积累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可是,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情况。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齐声朗读,早读时有些老师喜欢要求的课代表领读,以及只是单纯的布置学生去读某个作品等,我觉得都是一种低效、无效的阅读。因为你只是让他们去读了,而通过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他们不清楚,你也无从知道他们读的情况怎么样,即使听起来书声琅琅,整齐洪亮,又有什么用呢?学生们无非就是在机械的重复那些文字,读完以后能够留在心里的东西可能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在布置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活动时,能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读书的同时去思考,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朱绍禹先生也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总之,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而阅读教学更是如此,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阅读材料上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利用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了问题的导引,学生读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只是用嘴而不得不用心了。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要学生读书就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不要只摇头晃脑的做嘴部运动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阶段、不同的阅读内容和不同的阅读形式设置不同阅读问题,让他们读有所思,读有所为,读有所获。我也会让学生齐读一些精彩的语段和篇章,但也一定会让学生读的时候有所指向,也许是强调某一些精辟的用词,也许是体会某种感情,也许是揣摩某种语气,但绝不会只是为了有这么一个教育环节而读。

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读书也是一个反复阅读,逐步深入的过程,想通过一次阅读就解决所有问题,或者对作品有较深领悟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该按步骤分阶段进行,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每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应该和那一阶段阅读所能达到的的认知水平相一致,问题过少过易,学生可以轻易完成,那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而过难过多,大多数学生难以完成,则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我在阅读教学时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初步阅读,整体把握。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句,了解大意。第二步,评析课文,探究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赏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品读好词佳句。第三步,深入领悟,感受情感,就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思想感情。第四步,总结反思,写作指导,就是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和方法作一个系统的回顾,再对本文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一个总结,并进行仿写片段练习。

以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为例,首先,我会在课前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生词,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列夫.托尔斯泰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是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去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就以预习反馈的形式加以展示和交流,再由师生共同评价和明确。然后,精彩的外貌描写,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因此课堂上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勾画批注,汇报展示,教师点拨等形式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人物个性特点上的作用,掌握相关题目的解答技巧等。第三步,就由学生在前面领悟列夫.托尔斯泰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感受他伟大的人格以及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最后就是学习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写周围熟悉的人的外貌。

三、尊重差异个性阅读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实从学生学习的效率来说,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读书也是一样,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喜欢小声读,有的则喜欢大声朗读。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就喜欢边读便写,因此每次读书时旁边都要放一个本子,遇到我认为重要的内容总喜欢在本子上默写一遍,我就觉得这样我记得更牢,而且几十年一直都保留着这种习惯。

那么我在学生读书时就尽量不要要求学生按照某一种固定的方式去阅读,无论是早读,还是课堂学习时,都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只要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一定要限定他们用什么方法呢?我还是比较推崇边读边写的读书方法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读边写,眼、手、口、心齐动,记忆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四、适度拓展帮助理解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典故、资料涉猎较少,如果不适度对有关知识进行拓展,是无法满足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要求,这样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是较肤浅的,所受到的熏陶也是无法持久的。因此,进行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延伸,也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充分认识课内阅读只是一条腿,要有课外阅读这条腿与之配合,才能走得稳、走得快。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拓展:第一,作者的相关资料。例如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去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的身世,这样他们就能更深的理解五柳先生先生为什么具有那些特立独行的个性了。第二,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学生不熟悉的那些历史时段。如学习《星星变奏曲》、《雨说》这两首现代诗时,如果学生不了解“文革”那段历史,他们就难以理解诗中的寓意,但有关那个特殊时期的资料却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给他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了。第三,课文所涉及的一些典故,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对这些知识如果一无所知的话,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云里雾里,所以就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合作交流先对这些知识作一个了解。像《藤野先生》中提到的日俄战争;《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未勒”;《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第四,有关的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没有对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作系统的讲解,但学生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知识的话,理解文章有时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我们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拓展是必要的,但拓展也是适度的,我们要注意控制拓展的度,不能一展开就无止无休,最后导致喧宾夺主,即耽搁了时间,又冲淡了主题。

五、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对于任何学习活动,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及时、充分的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才能更扎实的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每次学习新课之前就对上一次的学过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每过一段时间,例如一个单元结束以后,就要对上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巩固。例如,我们结束了一个议论文单元,我就应该用一个课时对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这个单元所训练的学习议论文的方法进行复习,并且通过练习,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巩固和反思;如果结束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那这个单元所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虚词,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句式包括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是需要我们进行系统复习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也让学生能掌握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内容摘要:

在强调课程改革、关注课堂高效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育的高效性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追求的高效,就是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活动都能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笔者从问题导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尊重差异,个性阅读、适度拓展,帮助理解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反思。

阅读是人类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它伴随着所有的学习全过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就担负起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段段材料的阅读,日积月累中逐渐积累知识,形成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在关注课堂高效的时候,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以及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参与最多的阅读活动,我们是否关注到它们的高效了呢?我们让学生所作的那些阅读活动,又有多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呢?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课堂效率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对阅读高效性的探索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认为的高效阅读,就是让每一次阅读活动能在单位时间内有尽可能多的收获。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高效阅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尝试和反思。

一、问题导引有的放矢

阅读,肯定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或求知,或怡情,或猎奇,总会有一个阅读的理由。即使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也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也就是说他读书还是为了追求对文章意思的领会。作为学生来说,求知当然是他们读书的第一要务,通过读书以达到积累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可是,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情况。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齐声朗读,早读时有些老师喜欢要求的课代表领读,以及只是单纯的布置学生去读某个作品等,我觉得都是一种低效、无效的阅读。因为你只是让他们去读了,而通过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他们不清楚,你也无从知道他们读的情况怎么样,即使听起来书声琅琅,整齐洪亮,又有什么用呢?学生们无非就是在机械的重复那些文字,读完以后能够留在心里的东西可能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在布置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活动时,能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读书的同时去思考,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朱绍禹先生也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总之,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而阅读教学更是如此,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阅读材料上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利用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了问题的导引,学生读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只是用嘴而不得不用心了。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要学生读书就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不要只摇头晃脑的做嘴部运动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阶段、不同的阅读内容和不同的阅读形式设置不同阅读问题,让他们读有所思,读有所为,读有所获。我也会让学生齐读一些精彩的语段和篇章,但也一定会让学生读的时候有所指向,也许是强调某一些精辟的用词,也许是体会某种感情,也许是揣摩某种语气,但绝不会只是为了有这么一个教育环节而读。

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10859.html

相关阅读:名家散文赏析:乐游书海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