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思辩课堂的几点思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宝鸡高新中学 田玲

西北地区首届中小学课堂博览会初中段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分会场设在我们学校,11月28日50节风格迥异的课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授课教师和与会专家以及听课教师的反馈来看,在我们的智慧思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相当出彩的。包括平时几乎和流动红旗不沾边的八11班。

静下心来沉思,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学生。首先,当孩子们被老师充分关注到之后和被忽略时他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努力表现自我,积极投身学习。哪怕是说的不到位,都愿意讲。这是课堂精彩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大班额,我们如何面向全体,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其次,学生没预习和充分预习之后的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较大差异的。预习了,有备而思,由思入辩,才能辩出所以然来。没有对知识的预先了解,不知道内容值得探究之处,缺乏思考,就无从辩起,何谈收获。第三,基础再弱的学生,只要给足时间,一定是可以掌握的。十一班的英语思辩课堂就是例证。

二是老师。以西安莲湖区庆安中学朱敏老师为例:朱敏老师秉着她一贯的激情风格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她以“读”为学习方式,以“痴意”解读为教学线索充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研究热潮,学生由文悟情、由情品景、由景绘画、又由画入文,这系列的探究活动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学生的展示赢得听课教师阵阵掌声。以文言教学为观察视角看:整个教学过程以“文言并重”为原则,注重“言”的推理、梳理和积累整理,然而又能从“言”中跳出,披情入“文”、“文”中研“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一词一句之精美,惊叹于古文世界中也有语言浓郁的芬芳。也就是说,课堂的高效来自于学生的思维参与,来自于师生、文本互动中生成的思想碰撞,语文课堂以语文的方式来学,这才是真语文。反之,极有可能形成虚假的热闹,看似花哨,实则无效。

三是案单。从孙雅岚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来看:三个目标,涉及基础字词、内容概括、情感体会、写作借鉴四个层面。前两者以“结构化预习的展示”呈现,后者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既体会到心理变化和情感状态,同时学到相应的写作手法,重点突出,难点得当。而且在整个教学中,师生双主体,学法指导贯穿始终,思辩围绕“啜泣”展开,激起探究欲望,起到一线串珠的效果。也就是说,要选定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相关的“点”来进行教学,是思辩课堂的第一步。单,如果有教辅资料,可以筛选或适当调整,不能拘泥于形式,徒增学生负担。

四是语文。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无论是怎样的形式,一定必须为内容服务,始终围绕语文的东西进行,能力之上,外加情感熏陶和感染。任何抛弃了语文本身的思辩与拓展延伸都是语文之外的附庸。例如有的课以文本本身所表述的内容作为探究的重点目标;有的课教师抛开文本本身,被学生发散的问题牵引,漫无边际地拓展开去,讨论与语文无关的社会知识;还有的课无限放大道德教育,用说教的方式来代替情感体验的感染和熏陶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五说展示。与所谓高效课堂专家进行交流,对方认为我们的课堂展示的形式还是不够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虽然出于礼貌表示首肯,然而内心总认为不妥。课堂不是磨具,需要规范到千篇一律,这样的课堂恐怕师生都会僵化失去了风格与灵气。所谓展示就应该是学生思考后智慧的集中展现,而不是为了体现规范拿着剽窃来的教辅答案读给大家听。这样看似成功的课堂,怎一个虚假了得。例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教师突出了朗读,通过语气语调的体会达到对人物心理的感知,并通过标点来指导语言表达的语气,虽然气氛不是很活跃,展示未必有所谓规范的流程,但却是学生思考的真实再现,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当然,如果之前的指向不明确的碎问少一些,不要拖堂就更好了。

我们推行的“智慧思辩课堂”应该是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的,它以“我思我存在,我展我精彩,我辩我明白”为行动主题,以“组织化小组、结构化预习”为基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以“点拨质疑思辩”为主线,以“交互嵌入评价”为保障,目的是构建凸显“学科特征和课型特点”的智慧课堂,培养有思想有激情有个性的学生。当我们使用目标引领、评价驱动,把学作为主体,让教成为主导,达到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智慧生成的基础上展开多维互动,从而转知成智的目的,我们的思辩才是有价值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15061.html

相关阅读:高考备考指导:语文不同题型拿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