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嫦娥 布北斗 航天科技:锻造世界级“金牌火箭”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3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巨大的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静静矗立。21时52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被成功发射。31日凌晨,经过近6个小时飞行,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年宇航发射任务首战告捷。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发射,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即远征一号上面级,这个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的独立飞行器,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轨道。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上面级直接入轨技术发射中高轨卫星,意味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摆渡车”开始太空之旅。

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第12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2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4次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锻造的长征系列火箭身经百战,声名远播。至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11次100%的发射成功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神箭”的风采。

在中国航天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航天科技集团打造了以长征火箭、神舟飞船、东方红卫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

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成为航天科技集团锻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神器与密码。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用于载人的全新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采用了55项新技术,其中十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多个首次为一身:首次研究了310种火箭故障模式与逃逸判据、首次研制了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首次研制了全冗余的控制系统等,达到国际一流火箭标准。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至今,先后有13种型号投入使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技术跨越,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长征”、“神箭”叫响了中国品牌。

商场如战场,为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航天科技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经受了洗礼与挑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的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而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高于美国和俄罗斯。如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商业卫星,可以覆盖亚欧美及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75%的人口提供卫星通信服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够满足国际市场上各种不同用途、不同重量、不同轨道要求的卫星发射任务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已具有完整的商业运作经验,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协作、应变能力,中国航天的品牌和商业信誉,更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航天科技团队深知,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需拥有一批具有国际信誉度的航天品牌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领军人才,在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和国际航天组织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拥有一支为中国神箭梦插上翅膀的年轻团队,是中国航天享誉世界的实力所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基本构型。其总体研制团队,承担着火箭总体设计、大型地面试验组织实施和发射场系统指挥等重任,在火箭的研制、设计、试验及发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团队平均年龄33岁,35岁以下青年占62%,清一色的硕士、博士。这支年轻的队伍送嫦娥、布北斗,参与国际发射市场竞争,为长三甲系列火箭赢得了“金牌火箭”的美誉,一批批年轻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历练中快速成长。

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火箭承担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团队遇到了关卡:嫦娥三号探测器对发射窗口宽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仅有5分钟,是嫦娥一号和二号的六分之一。如何提高发射窗口的灵活性成为技术攻关的一道难题。

34岁的轨道设计师周天帅承担了这一攻关任务。早在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时,他就大胆提出“不回头,大胆地往前飞”的轨道设计方案,使嫦娥奔月路程减少了5天。

团队大胆创新,经过艰苦攻关,提出可行性设计思路,总体研制团队成员完成了近千条轨道的搜索,提高发射窗口的灵活性,确定了最终可能的发射日期。这批年轻的航天人,已成为中国航天比肩世界竞争的“软实力”。

航天科技已经瞄准新时代条件下的航天格局,深刻意识到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就要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把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加速转化为品牌优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27229.html

相关阅读:2019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