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是什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喜欢历史,但学不好它,这是让很多中学生犯愁的事。不少学生给我们写信,询问:怎样学好历史课?其实,学好历史课跟干好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方法问题。学好历史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研读目录掌握纲领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材料和必备工具。每册教科书前面都有目录,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目录,这不好。目录是全书的纲领。有个成语说提纲振领。纲,指渔网的总绳;领,指裘服的衣领。古人说: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宋史职官志》)意思是说,抓住纲领,就能掌握、控制全局。所以,对目录要研读,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通过研读目录,领会其内涵,就能够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的重点。

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全书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目录上列得清清楚楚。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程度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文字的发明等方面。中国是古代世界独立地从史前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的六大地区之一。教科书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从三个维度入手的:因为有了人才有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所以第一课介绍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中华文明以农业为基础,所以第二课介绍原始的农耕生活;随着农业发展,到黄帝时候,文明的诸种要素相继出现,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初祖。所以第三课介绍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由六课组成。史学界称夏、商、周为上古三代,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时代,所以第一课介绍夏、商、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都以农业为基础,这时期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所以第二课以灿烂的青铜文化为题目,介绍夏、商、西周的经济状况。步入东周,社会发生变革,天子丧失权威,诸侯互相争斗,各国相继变法图强。所以第三课讲春秋战国的纷争,第四课讲大变革的时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上面四课介绍上古三代的骨骼和血肉,下面第五六两课以中华文化的勃兴为题目,专门介绍上古三代的灵魂文化。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由八课组成。这一单元讲述秦汉时期的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出现是秦汉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这一单元以统一国家的建立为题目,目的是突出时代特征。第一课秦王扫六合,讲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第二课伐无道,诛暴秦,讲貌似强大的秦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第三课大统一的汉朝,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第四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这课前面有★号,表示不是课标规定的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添加的,供教师选用。第五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和第六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主要介绍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第七八两课介绍昌盛的秦汉文化。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由五课组成。这一单元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这段历史除西晋有过短期的统一,其余都是政权分立对峙。政权分立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最突出特点。第一课三国鼎立,是政权分立的突出表现。随后西晋统一全国,但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很快灭亡。皇族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出现南北对峙局面。在此期间,南方突出的成就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突出的成就是民族大融合,所以第二课讲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三课讲北方民族大融合。第四五两课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从目录上可以看出,一个单元介绍一个历史时代,单元的标题都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征;单元下面的每一课都选取一个侧面去讲述这个历史时代的具体内容,将它们合起来,就是这个历史时代的全貌。所以,熟悉目录就能了解全书的脉络。

二、五处入手,夯实基础

历史是对过去人类活动的记录。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是构成人类活动的四大要素。研究历史,目的是得出结论,达成共识,以指导现实生活。所以,从时间、地域、人物、事件和结论这五处入手去掌握历史知识,就能够夯实历史学科基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切历史事物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产生、发展、灭亡的。时间从纵向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前后顺序及其演变交替的关系。历史科学的时间概念,不仅标志着历史事物的时间断限,而且反映着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它的时间断限;从此,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它的逻辑涵义。历史科学的时间概念是严格的时间断限和深刻的逻辑涵义的辨证统一。时间断限是表,逻辑涵义是里。如果脱离了时间概念的逻辑涵义,时间断限的具体年代月日就变成僵死空洞的外壳,它们只是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数字符号。相反,如果全面掌握历史科学的时间概念,以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为支撑点,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上,就能轻而易举掌握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时序问题,解决历史知识繁复庞杂不好记忆的难题。例如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为支撑点,中共一大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但没有确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现实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工作重点是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至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政治大罢工是此次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镇压下去,吸取血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4年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促使反帝爱国运动高涨,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响应;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广东国民政府决策,把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间犹如一条线索,能把全部历史事物串联起来。

地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具体地域。地域直接表现出历史事件自身上下左右前后的伸缩性及其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地域从横向反映出历史面貌,是历史的横截面。重大事件一定发生在历史横截面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焦点上。因此,揭示重大事件发生地域的特殊性,对加深理解事件本身富有积极意义。以西安事变为例,第一,西安是中国西部重镇,面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国民党军剿共前哨,而西北军和东北军跟红军频繁接触,直接受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第二,西安与日寇侵略锋芒所指的华北地区隔河相望,西北军、东北军和红军都直接感受到强大外敌的威胁。第三,西北军和东北军为蒋介石剿共打头阵,而蒋介石却利用平汉、陇海两条铁路调兵遣将,威逼西安,对西北军和东北军施加压力。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政治形势,使西安成为中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国民党军队派系矛盾的焦点。因此,西安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也不难理解了。要善于发现地域与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关系,形成完整的历史地理概念。这样,既能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又能有效地防止地域概念的混淆。

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教科书写人物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事传人,另一种是以人传事。

用以事传人方法所写的历史人物有三类:第一类是那些对历史起过巨大促进或促退的重要历史人物,像秦始皇、汉武帝、孙中山、毛泽东、袁世凯、蒋介石等。这类历史人物或者是雄才大略,开创一代风流的英明君主,或者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掀卷巨澜的革命领袖,或者是倒行逆施、阻挡时代潮流的反动头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长、领域广、影响大,因此教科书在较多课文中写到他们的活动。对这类历史人物在学习中要注意集中归纳,以便全面了解人物、评价人物。第二类是那些在一时一事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像关天培、邓世昌、佟麟阁、胡适等。这类历史人物总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对这类历史人物注意就事论人,人事并记就可以了。第三类是那些在叙述史实过程中往往为行文需要而点到的历史人物,像洋枪队统领华尔。人因事传,所以它的名字还是知道好。

采取以人传事方法所写的历史人物,是那些在某一方面对社会发展起过突出作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像张骞、祖冲之、严复、詹天佑等。这类历史人物活动领域单一,但成就突出,贡献较大,足以代表他们所处时代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情况。教科书写这类人物,往往是通过他们个人活动,借以展现历史进程中某个侧面的时代风貌,很像名人小传。对这类历史人物,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贡献、他应得到的桂冠。

事件是构成历史的具体内容。它是由历史主体人物来完成。重大历史事件一般都融合到重要人物的活动中去了,人事总要并记。另外,有的事件复杂,参与人物较多,如井冈山根据地是怎样建立的,记忆比较困难,但它又很重要,怎么办呢?可以采用要点归纳的方法记忆。根据教科书的叙述,我们可以确定五个要点:①湘赣起义;②文家市转移;③三湾改编;④井冈树旗;⑤龙江会师。这样,只要弄清五个要点的内在联系,就能记牢它了。顺便指出,这里说湘赣起义,不说秋收起义,原因是五个要点都采用地域概括,这就突出了进军井冈山的路线。

结论是对历史事物的共识。重要的结论,如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科书都有明确地表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总之,如果能够提纲振领,掌控历史教科书的脉络,再五处入手,夯实基础知识,那么历史课就一定会学好。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 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回答时要把相应的问题讲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层次清楚,最好分要点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解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只要你们对历史学习付出极大的热忱,有信心和决心,肯努力,讲求方法,你们一定能学好历史,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29342.html

相关阅读:浅谈怎么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