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县人。父亲何慧炬,在南朝齐代曾任尚书郎。梁武帝即位后,何远为步兵校尉。不久,他迁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为人不拘小节,祟尚侠义,到这时才改变原来的行为,为官当政。断绝了很多交往,别人赠送的东西他丝毫也不接受。武昌民间都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以江水热为忧患,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便派人将水担去还给对方。后来,何远又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武康令。太守王彬巡察属县,诸县都以盛宴款待王彬。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茶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界。送上一樽酒,一只鹅作为临别赠礼。王彬与何远开玩笑说:“你的礼节超过东晋时的陆纳,恐怕会被古人讥笑吧!”梁武帝听说了何远的才干,提升他为宣城太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宣城郡受过盗匪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其声名远闻。一年之后,何远升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墙屋,讲究城市规划,居民住宅、市场、城墙、护城壕沟、牲口棚、仓库等等都井井有条,好像军营一样整齐。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将自己的傣禄用来作为他们的税款,长期坚持这样。何远所到之处,百姓都为他建立生祠,并上表报告治理的情况。天监十六年,梁武帝下昭说:“何远先前作武康,已因清廉公正而著名,又治理二郡,更加显出他的清白。他为政首先重视教化,勤政爱民,即使是古代的贤良太守,也无法超过他。应当将他升为朝内的荣耀职务,以表彰他在外的政绩。可授予给事黄门待郎之职。”保远即被召回,担任仁威长史。不久,他出任信武将军,监领吴郡。他在吴都因饮酒过量有过失,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任职时,对豪强、富人恨如仇敌,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因此,特别为豪强所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因罪)受罚的人诬告,被定罪免职回家。何远为人耿直清高,不存私心。在人世之间,杜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别人写信,无论贵贱,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欲念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受冻受饿,如同贫穷的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51495.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