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拉斯特拉邦--阿旃陀石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马哈拉斯特拉邦--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现存 29 窟。从东到西长 550 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 10~30 米不等的崖面上。除 5 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余皆为僧房。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境内,背负文底耶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现存30窟(包括一未完成窟)。从东到西长550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10、19、26、29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余皆为僧房。

阿旃陀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由于洞窟开凿年代分属三个不同时期,所存16窟壁画亦呈现出三种不同风格。第9、10窟壁画涉及佛教的小乘形式。绘制于公元前后,以本生故事为主。佛教认为,佛陀是已入涅?、彻底摆脱业报轮回的圣人,是不能再生的,所以多以象征性手法来表现,如 *** 、莲花、小白象等。第16、17窟为第二期壁画,约绘制于6世纪左右。以人像和建筑图案的配合为特色,构图富于变化,线条流畅,笔法洗炼,色彩绚丽,内容多为佛教宣传。第1、2窟为第三期壁画,约绘制于7世纪左右。世俗性题材增多,与外来的中国、波斯风格融合混杂,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帝王宫廷欢宴、狩猎、朝觐的场面,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等,构图活泼,栩栩如生。《波斯使节来朝图》记录了波斯和印度的聘问通好。

中国高僧玄奘曾在7世纪初朝圣阿旃陀。随着佛教的衰落,这里门庭冷落,逐渐被人忘却,成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引起世人瞩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59599.html

相关阅读:2019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