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有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介绍“集合”概念时,我首先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2)“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3)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然后,我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从而对集合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接着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尝试着概括、提炼、总结、表述出集合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的主要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如果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头脑中没有框框,思维活跃,当他成功地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巩固和鼓励学生创新的愿望。
对学生的解答不能只表扬正确的答案,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应该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有多少合理性,有的可能只是暂时偏离目标,但是不等于说在其他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的方法无效,有的可能是考虑问题不周全,经过适当调整和补充仍是一种好方法。也有一些是答案正确,但方法麻烦。对这些学生,应在肯定的基础上帮他们分析,找出更优的解法。
三、发展观察力、引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适当的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问题的实质;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函数、立几、解几等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这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中心,作者:彭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66019.html
相关阅读:高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不等式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