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不但受教师的影响,而且还受学生的制约。老师从传统的教学角色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能把握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脉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地、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跋涉,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和蔼的程度。课堂教学环境宽松、民主、和蔼能让学生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能使数学学习成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激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思维灵活,记忆迅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挂起钩来。如汽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屋梁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等一系列趣题,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幽默激趣。幽默的教学艺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三、创设交流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参与意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就像生机勃勃的春日走进了校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与培养创造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群体求学”的氛围。

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倡导学生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四、废止灌入式,运用启发式。

灌入式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直接把知识交给学生,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满堂灌更为突出。结果,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发展。这是启迪学生心灵之窗和智力之门的一把永不生诱的钥匙,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指而不明的方法,把功夫放在引导、启发、点拨上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吃其力,自求其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主动觅吃的乐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五、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想象力。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伊克中学的校训是:“要我听,我记不住,要我看,我会忘记,要我做我会理解。”这就说明了在做中学的重要性。在做中学,是真正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法,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个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79182.html

相关阅读:利用触屏一体机辅助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