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击破高考复习五大软肋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怎样击破高考复习五大软肋 由地理网资料整理

  软肋之一:基础知识

  为什么所有学科所有的老师都在反复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就是不信,有些学生就是不听,最终高考酿成苦果。“高考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高考考查任何一项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这就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2条试题评价标准中,第四条明确表示高考要“考查基础知识”。高考为什么这么重视基础知识?命题专家告诉我们: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与依据。

  复读班刚刚开学时,我做过一次全面调查,其中有一条是高考失分原因,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都选择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选项。一名学生高分考入清华,其中理科综合考到297分,这个成绩当年在北京是单科最高分,失掉的三分是一道生物简答题,我问她原因时,她居然回答我基础知识还是有漏洞。高分考生是这样,一般考生更是如此。

  结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

  软肋之二:中低档试题

  高考试题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考试说明》对于高考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是定性的表述“以中等试题为主”,过去《考试说明》在表述这个比例时用的是定量表述:易中难试题比例为2:6:2或3:5:2。总分750分,中低档试题占600分左右;150分卷面中低档试题占120分左右。对于优秀考生这600分是走向高分的台阶;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抓住了这600分就抓住了胜利。“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高考命题追求的是标准差,也就是学生分数的离散程度,因此高考复习绝对不是越难越好。

  今年有一名学生高考成绩为理科657分(志愿报低了,要求复读),其实她还可以考得更好,她的语文是117分,外语是120分,她非常老实、坦诚地跟我谈这两科的中低档题失了不少分。高分考生尚且如此,一般考生在中低档题上失分几乎是个规律。

  我们再看一看北京历年一本调档分数线有哪一年达到过600分?全国好几十个省,这么多年有哪一个省一本调档线达到过600分?

  结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软肋之三:看书与不看书

  我这里说的书是指学生手中的教科书。《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惟一依据;教科书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托,也是高考复习的惟一依托。高考复习要一手抓《考试说明》,一手抓教科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训告诉我们许多考生不重视教科书,以为高考复习就是做题、做题,其结果是注定要吃亏。

  命题专家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高考试题是以课本为蓝本的,数学命题专家说:“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50%左右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或变更条件,或略加引申,或另向设问……。”还说:“依纲靠本,数学教材是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数学命题充分体现了“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基本原则。地理学科命题专家告诉我们“紧扣教材”是地理命题的一大特点,“地理命题情景新颖,但是所需要的知识完全来自于教材承载的知识体系,紧紧围绕教材组织题目。”生物学科强调“回归教材”,命题专家说:“考点不回避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化学学科的命题专家告诉我们:“试题内容紧扣教材,并适当加以拓展的延伸。”物理学科的命题专家则表示“注重依托教材,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因篇幅的关系我不能一一列举,总之看课本十分重要。

  一位北京市著名历史特级教师,上课时手不离课本,指导同学看书、划书,他对我说:拉开考生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差距的是看书不看书。

  结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是否认真看教科书。

  软肋之四:审题

  高考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二是想。看是看清楚题意,找到题眼;二是想,想一想这道题在问什么?考什么?“一招失误,满盘皆输”,这就是审题的重要性。

  先说看清楚。有一道政治模拟题,让考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一个问题。一个文科优秀学生没抓住题眼——认识论,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半天,结果当然是一分未得。看清楚试题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避免定势,脑子里有一道题和这个题相似,就按脑子里题回答了,结果是驴唇不对马嘴。考生不要期望高考试题有的见过,有的做过。高考命题原则是“陌生中考查熟悉”,为了保证高考试题的公平、公正,情景、材料一般都是新颖的、考生没见过的,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一旦有的题熟悉,有的题见过,考生要更加小心,反复审题,搞清楚题意再回答。

  再说想,想是指考生一定要把试题问的什么想清楚。任何一道高考试题都包括三个要素:立意,情景,设问。想清楚就是把试题的立意想清楚——考什么?想清楚就是把试题的设问想清楚——怎么问的?知道考的是什么,知道怎么设问的,答题也就有了针对性了。

  在审题上失误的考生屡见不鲜,这当然与心理紧张有关,因此审题过程还有一个克服紧张情绪的问题。

  结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审题仔细不仔细。

  软肋之五:动笔

  “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每年我都要这样告诫学生。用一个字回答:什么高考——“写”;用一个字回答:考生与阅卷老师之间的桥梁——“字”,因此写字要清楚,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清清楚楚。这是“写字”的外在表现。“写字”更重要的是内在表现,那就是在回答高考试题时一定要注意四个方面: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语言的层次性、语言的逻辑性;有道政治高考模拟试题:问满清末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和现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许多学生都回答:自愿与不自愿;主动与被动。学生自己还以为答对了,其实没得分。这道题的题眼是“本质”,自愿与不自愿、主动与被动都是现象;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两个字——主权,四个字——国家主权。高考阅卷老师要采点,“主权”是对着“题眼”的“点”,有“点”就得分,没“点”就不给分。命题专家反复告诫我们不要用生活语言干扰学科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去思维,去表述答案才能得高分。

  还有一道理科综合的生物实验设计题,这道题是前几年全国的高考试题:用放了一会儿的菠菜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叶子的气孔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回答这道实验设计分四个层次:一是实验用哪些器皿、仪器;二是实验步骤及过程;三是实验结果的表述;四是对实验结果的讨论。理科综合理化生都有实验题,其它学科也有简答题、问答题等,在解答这些题的时候一是要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进行描述,二是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语言的逻辑性,这四条做到了阅卷老师一定会给出高分的。

  话说回来,许多考生懒于动笔,一定要吃大亏。在认知过程中,在复习过程中有这样一条规律:听明白了-懂了-会了-会做-一动笔做就错了。就是说考生高考复习最易断裂的链条就是动笔,一写就错,因此动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自然学科要动笔练,人文学科史地政更要勤于动笔。

  某校校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他在回忆高三备考的情境时告诉我一个周六、周日两天的时间就用完一支圆珠笔芯,可见勤于动笔是他高考成功的一大法宝。

  结论: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高考复习时动不动笔,会不会表述。

  结束语:高考复习除了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比如有的考生的软肋在心理品质;有的学生的软肋在意志品质等等不一而足。总之高考复习考生一定要抓住自己的软肋,在软肋上多下些功夫,高考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89062.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卷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