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提升复习目标。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近3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地理试题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且许多高考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语言。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改变复习方法。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重温教材;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
5、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
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体现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⑤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学习有用地理的新理念,体现新课标中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
(3)关注题型、题量的变化及分值的变化,学生答题时间的变化。
(4)注意内容的变化要依据课标,大纲及考试说明进行适当的调整。
(5)注意选修课的考察方法及附分,评分标准
(6)复习的重心要从旧教材关注知识的量及对知识的系统复习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凸显地理学科的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训练上来
启示2: 新课程高考的突出特点
(1)以基本地理知识考查为主。
高考是人才选拔性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知识往往占到65%-70%。
等值线内容依然是高考的宠儿
(2)注重对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尽管每年给予的地理试题的情境是全新的,但是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来自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更注重注重考查考生面对试题的新情境,是否能够迅速从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动和迁移知识和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3)题目开放性越来越强更强,答案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
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4)评价类问题在高考中凸显: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一个大的趋向:考察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具体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科学的地理语言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前的考试在设问上往往是“据分析,简述,说明,概述,判断,说明等”而新课标要求的考试用语是“评价,指出并说明”不仅仅是对学生记忆,理解,应用三方面的考察,在设问方面体现出题者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从而考察学生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与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注重考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频考点:综合五年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区域空间定位(“模糊”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因素分析、天气与气候、区位因素分析、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地理计算(“约”)、洋流等。依然还是地理学科必修部分的主干知识!
4.学生学情。本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较为薄弱,平时学习不踏实,不到位,整体学科素养比较低。同时对新课程概念模糊,不能够很好的顺应新课程的学习,缺乏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参差不齐,复习难度大。
二. 的备考策略
1.教学资源:初中4本教材,高中必修教材1—3,高中选修教材《旅游地理》,教辅资料《与名师对话》,近五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试题调研》,地图册等。
2.指导思想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3)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途径,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成绩。
3.复习方法和策略
(1)把握高考的复习方向。
①关注热点(社会、经济、灾害、科技)
②自然地理难度降低,人文地理比重加大
a.试题尽量接近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以考查基础、主干知识为主;
b.信息充分,解读容易;
③继续强化“无图不成题” ,甚至考查“脑中地图”(9、10题考查了雅鲁藏布江流向及其与拉萨之间的位置关系);
④ 考查过程(过程与方法)、注重表达;
⑤“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考生的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利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计的试题将更强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复习流程:三轮复习法,即:模块小专题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综合练习
第一轮复习:模块小专题复习。(时间.8.1—.4.1)
第一轮复习的总体要求:
①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标——课程标准;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构建网络,形成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到全——稳——实。
②讲透高中自然地理,认识世界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
③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④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
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1)抓中间,促两头。抓住中间,有两大优势:一是可提高上线人数,二是可提高成绩。中间学生是主题,占到班级的大多数,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运力结合有关图像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握到问题的实处,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领会其真谛。依据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标准和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同时要处理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根据近5年的高考统计,新课标中3个必修模块和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占90分,选修占10分。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其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根据高考重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建议:还是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上,把选修内容穿插进必修中来建构知识网络,或者将选修中非常复杂的内容而大纲不作要求的可以忽略。选修内容没有必要复习得深、广。
(3)定准标高,适当提速——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时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课那样一章一节,按部就班。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再现和能力的提升。但一定不能忘记夯实基础,虽然复习课容量大,要提升学生能力,但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提升能力,在应用基础知识上提升。
(4)增大容量,注重拓展——让复习课增值。第一轮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绝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那点内容,需补充、应扩容,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主要是防止偏小,对教材内容拓展的渠道很多,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这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非常熟悉和高超的驾驭能力之上,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有多年的积累,做过大量的练习题,见过很多的经典题型,能将这些经典题恰当地引如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容,通过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
(5)整合教材,重组知识——构建知识新网络。第一轮复习既不能象上新课那样低水平重复,也不可能象上第二轮专题复习那样对教材进行高度整合,但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6)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讲教材重难点。对第一轮复习的要求和方法,按照单元复习时,少采用面上的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完美,关键是要有效。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问题。那些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老师就不必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记即可。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
(7)创建通式,化繁为简——以降低难度、增强信心。 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方面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等方面的计算,历届学生都感到头痛,成为制约学生考试的瓶颈、拦陆虎。其实,这方面的问题真正理解了就很简单,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套,并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这样就会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其他方面凡是关于计算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公式化的办法来破解。同时要像做数学题那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另外,对主观试题的解答,学生要答好,也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套路。要提高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8)以问题为线索——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老师和学生都应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复习时,在备课阶段就应把本节的主要问题弄清,并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作为备课的重点。讲、练都应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以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要认真思考和精确规划每一堂课的学习、训练目标,切忌把所谓的随堂课上成水堂课、随随便便,没有重点、没有训练,没有目标、没有效率。
(9)以训练为途径——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复习要有很强的训练意识,要克服传统课那种课堂上只有讲,没有练的弊端。训练不只是课后的事,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当然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不可取,强调的是有效训练。比如重复做十个意义不大的题(太易、太难、太偏)还不如做一道有价值的题的作用大。此外,无论那种训练都要做到定时定量,这样,才会更有效率。
(10)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很少参与的弊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不是随便地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问题事先没有预设,学生也是临时乱点兵,而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提的问题随便,叫的学生随意,常常是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在那里哑口无言,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实在可惜。这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毫无价值的。
(11)创设激情性课堂。文科课堂上,教师需要用魅力感召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也需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沉沉的社会责任,融入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力求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要点明确、主次分明、慷慨讲授、激情点拨、旁引博证、扣人心弦。
(12)渗透心理辅导性课堂。教师在把好专业关的同时,提高课堂管理意识,可适量走下讲台,用一个眼神、一中暗示、一句箴言、一个肢体语言或一次谈话,力求从情感、意志、兴趣、毅力、恒心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内在需求,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3)注重课堂管理。教师高考意识、专业素养普遍较高,但是常常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对他们经常会出现惰性,且往往会选错偷懒的时间和地点的现象,往往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生在一些课堂上显得萎靡不振、漫不经心,或不思考、不讨论、不回答、不记录,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甚至有随意旷课的现象,因此,加强课堂管理,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14)做好课堂笔记和纠错笔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课堂上,学生只在课本上勾画要点,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比较简洁,省时,但常常层次性不强、重难点不够突出、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又不利于学生后续高效复习。同时,书写也是理解、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三动”——动口、动手、动脑,来训练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的“三度”——速度、准确度、整洁度实属必要。
笔记时,一是记录上课时记录老师的“启迪”、讲授到的重点、难点,学生听课时的智慧火花,做题时记录“实战的心得”,评卷时记录老师的订正,都是提高学习成绩非常有效的方法。
纠错笔记要求学生能够整理核心知识,错题记录和反思,在核心知识整理中梳理系统,在纠错中学习。
(15)尽早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答题指导也尽早进行并严格要求;及早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时间:.4.1—.5.1)
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现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5.1—.5.31)
排查疑难点,查漏补缺,回归课本,高仿真模拟。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练习时要围绕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精选试题,围绕个案做好讲评,进行思维的撞击和知识的整合。结合实际,可以考虑设置大课,或按照高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顺序进行高考情景模拟,集中强化做题训练。
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997446.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种、民族、语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