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材料繁冗,可质疑的点多,给学生写作带来的麻烦越多,思维发散空间小,引导一些学生剑走偏锋。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有温度的。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命题人首先对“预测”这一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这就减轻了考生在考场上审题的负担,避免偏题。我们做老师的知道,学生写作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概念不清、偷换概念,不然,即便下笔千言,也是离题万里。有经验的老师会告诫学生,一定对从材料中提取的概念下定义。如今可好,命题人直接将概念抛给你,并给你下好定义,提取和定义的工作都可省了,剩下的就是“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谈出你的思考,考查的是思维的高低,而不是在审题上纠缠。
这就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争取做到向有温度靠拢,但依然带来争议的题目,有全国1卷: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城市的考生并不陌生,“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则将读者对象设定为来华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有的可能来中国时间比较长,对情况有些了解;有些可能来的时间比较短,对中国的情况缺乏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全面,你作为中国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将你所认识的中国介绍给这些留学生。你看,这个题目力图关照具体,对于大多数城市考生来说,它是蛮有温度的设计。
不过,依然有议论说,这些关键词里的相当一部分,对于身处乡村的考生来说,暂时缺少进行切身体验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如,有多少小城镇和村庄里的考生能对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等新出现在当代生活的词汇有深入了解和实践?而如果缺失了这些关键词,他们的选材范围是不是缺失了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一块?显然,对于这一考生群体来说,这样的关键词考题,温度感上有所分布不均,还是值得再做深入努力。
有人说这些考题应该叫“任务驱动型”作文。我感到这个概念很值得商榷。考场作文,哪一道题不是“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不管题目出得是好还是不好,考生可以拒绝写吗?高考作文,规定题目,规定字数,规定时间,规定场所,甚至体裁也有一定限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为什么这种题目叫“任务驱动型”,其他题目就不是?
上述命题,在体现人性的温度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所谓人性的温度,就是一切从考生出发,一切从考生的实际出发。
相较而言,全国2卷、3卷,我觉得温度似有不够。
【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引用的古代和现代的名句,专家、学者和老师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在考场上,考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况且选择其中两三句,这两三句必须在同一逻辑层面上,难度较大,会给审题造成比较大的障碍,在时间和心理都很紧张的考场上,让考生先要明义,又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组合,再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确实有点为难了。
【全国3卷: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9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学生正参加高考,你让他谈高考,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思。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代人和今天的考生心情不一样,那一代人是高考改变命运,今天这些孩子参加高考,改变命运还是不改变命运,是个极大的未知数,情况比当初要复杂得多,心情也会有极大不一样。记得2019年,上海语文高考中的默写题,让学生填“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高考本身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学生面对这样的命题,真有点“残酷”哟。
一个命题在能充分挖掘考生作文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反映出人性的温度,也是对出题方智慧、胸襟和全面观照能力的考验。上海从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就开始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那一年是以“杂”为话题,但前面有一段温馨提示:“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你联系科学、生活、艺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表述上简洁而力求周延,这也是有温度的体现。材料的文字越是简洁,学生写作的空间越大,可选择的角度越多,利于学生思维发散;材料力求周延,学生依循材料来写,不易走偏。相反,越是材料繁冗,可质疑的点多,给学生写作带来的麻烦越多,思维发散空间小,引导一些学生剑走偏锋。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寄望今后上海和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充满温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zzw/1273337.html
相关阅读:2019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奏响胜利之歌的和旋”
高中优秀作文赏析:病毒的危害
诗意地栖居-话题作文“寻觅生活中的诗情”导写
高考语文辅导:写景文章的高远立意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