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10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zzw/17757.html
相关阅读:高中优秀作文赏析:病毒的危害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诗意地栖居-话题作文“寻觅生活中的诗情”导写
2019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奏响胜利之歌的和旋”
高考语文辅导:写景文章的高远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