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企业教练:何许人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教练技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尽管企业教练的概念数年前已引入香港,但在中国内地发展才刚刚开始。“中小企业需要较多的时间,接受管理新概念。”在陶兆辉的著作《人生教练》中,甚至提出教练世纪已经来临,因为: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位期间聘请私人教练以辅助自己的事业。

●专业教练行业源自欧美,不足15年的历史。但据估计,目前全球的专业教练约8万人,而企业内部教练更不计其数。

●在美国,有25%的企业管理人认同自己是员工的教练,多于是团队的领导人。

●企业的中、上级管理人聘请私人教练以提升业绩已是一种趋势,因为专业教练技术可以提升下属的表现及能力。

“你怎么搞的,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一个我们经常问的问题,已经犯下致命的错误:

1、假设对方做错了;

2、暗示对方用最快的时间完成。结果还没弄清问题根源就急着解决,往往导致多一次的失败。

章涛就曾亲身经历:“应该问open-endedpuestion,才能真正解决困难。”他在企业教练课程中,学会了一连串提问技巧,现在不但令企业整体生产力提升,管理员工也轻松了不少。另一名学员林志伟,同样透过提问,帮助员工克服困难,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企业教练教你怎么问问题

章涛与林志伟所说的open-ended质问技巧,正是企业教练课程的基本理念。

企业教练在美国流行了10多年,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由工业转向知识型体系,吸引了近200名管理层、HR及老板修读,目的是藉着提问,帮助被问者思考自我、发掘盲点、了解问题症结。

所谓“盲点”,是看不到的企业问题。世界步伐急速,企业为了比竞争对手更快达到目标,往往不自觉地把思维集中在“如何做到”,忽略了定立目标的原因及现时的处境,因而导致失败。“他们以为已经对现况及目标了解,事实不然。”导师陶兆辉说,透过一连串模拟发问技巧训练,能令企业确认盲点,改善经营:

1、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

企业教练最常问的,就是“还有呢?”,希望在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下,发掘更深层的问题,从而确认企业的盲点。

举例:“你写下10万元,是否因为……?”这条问题已经假设了答案,同时引导了答案的方向。陶兆辉指出,企业教练最忌提出引导性问题,“因为不能发掘问题的真相。”

2、不要问“为什么?”

采访中,陶兆辉问记者为何穿上一件披肩,记者一时答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说不知了事。陶兆辉说这样的答案也是教练最怕听到的:“对方答不知道,或者不晓得,令到你不能问下去,同样发掘不到问题的真相。不过遇上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放弃,可以换个方式问:”穿这件披肩,对你有什么好处?“同是问原因,却避免了用”为什么“这字眼,让对方提供答案,令你能够继续提问。”

3、不要审判

陶兆辉提醒,不论对方的答案如何不合逻辑,也不可以加上主观的审判,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提问。

4、不要害怕沉默

根据陶兆辉的经验,中国人内向,要想得很清楚,才会作答,构成一段时间的沉默。如果作为提问者,不能忍受静止了的空气而提出另一个问题,一方面会给自己关上门,还会打断对方的思路,令他感觉沮丧,两者均让你得不到答案。正确的做法是一直等下去,直到他想好答案开腔为止。“对方正在忙碌地思考,不会感觉到尴尬气氛,其实觉得尴尬的只是你。”

个案1:“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今年初,章涛跑了去学习当一个“企业教练”。一星期一次的课,他连续上了大半年,结果他发现效果显著。“员工能够自行解决问题,少了来寻找协助。开会更有效率,不用我给指示,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整体生产力提升,现时我用相同数目的员工,收入却比从前多。”

章涛是UdomainWebHosting的老板,拥有员工30名。过去,无论是他还是员工,都习惯从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形成同事对他的依赖,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以前有位员工,什么事都来找我。”那时候章涛还不懂得企业教练技巧,每次员工前来发问,他就给答案,治标不治本。“完成课程后,我明白到,我的责任是辅助他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他答案,于是我通过不断向他提问,让他学晓如何自行解决问题。”

其实章涛以前也用过相类的方法,但方式并不正确,往往弄巧反拙。“以前我会用许多规限性问题问同事,例如开会,如果有什么事情搞不好,我会问:”有没有搞错,什么时候搞好?“结果逼着他们还没有搞清问题所在,就答我明天搞好。但现在遇上同样情况,就会问”尚欠什么才能完成?“这类open-endedpuestion,协助他们认清问题的根本,才能真正解决困难。”

改变了提问方式,员工整体效率提升,章涛也比从前轻松。“以前所有事情是从上而下的管理形式,现在有些是自下向上,每个阶层的员工都清楚自己的方向。”

个案2:透过发问去摸清心理

林志伟的个案跟章涛有区别,他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员工没有章涛的多,只有5名。他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同事考不到会计师专业资格。“因为职业性质的问题,他们是否考专业资格,关乎会计师楼的运作。”同样透过open-ended的提问,林志伟帮助员工找出他们失败的原因:“究竟他们是能力不够?还是不想考?透过发问形式,我跟他们一起找出答案。”

至于生产力是否因此而有所提升,林志伟说因为当时他只有3名员工,很难就此去衡量,不过他与客户的关系则有所改善。“课程有部分涉及性格分析,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人身上,让我容易了解客户的个性,使沟通更为直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jiaolian/9654.html

相关阅读:心灵财富训练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亨特;博蒙特谈海灵格的家族排列
曾经陷入的教练陷阱
NLP深层信念转化之——九步脱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