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记忆的原理,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期望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 记忆原理 语文教学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记忆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与学生其他认知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的记忆对学生来说 也是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和记忆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记忆打好基础。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 量多的记忆学习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记忆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 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对于学生来讲也就是如何将已学习的知识储存保持下来的过程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其中短时记忆对于知识学 习、思维及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就是在此进行加工的。因此我想掌握并利用短时记忆的特征,对语文教学应该是有帮助的。
短时记忆的第一个特征:记忆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信息单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过练习,信息单元或组块的内容可以扩大。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记忆时如果可以将所记忆的知识划分为相应的单元或组块,应该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字词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字词。之后可以将生字及词每三个或五个字词为一组,一篇课 文的字词可被划分为四至五个组块。其次按组块反复、轻声、快速地认读生字词,要求读顺口;同时将难写、易错的字动笔写一遍。最后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分组 块抄写。分组块的学习好处在于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感观上的学习内容会有所减少。在学习课文及生字词的过程中学生总认为开头和结尾比较容易记住,心理 学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首因效应或者近因效应,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印象形成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那么在组块中也存 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此类组块中一般包含三至五个字或词组,学生不难记忆,况且有了首因、近因的效应,学生会更牢固地记住所要识记的词组。
短时记忆的第二个特征是:信息加工系统。短时记忆是人脑的执行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此得到加工。通过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人们在短时记忆中 同化和吸收来自瞬时记忆的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并使其得到理解。人们根据理解了的信息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将其储存于长时记忆。
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点。通常引起注意的三个条件是:熟悉度、新奇性、重要性。这是指,在众多刺激的情境中,个人之所 以选择其一去注意的原因。假如我们将此条件用于阅读语文教科书,熟悉与重要两个条件也许部分符合,但却未必感到新奇。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先由投影打出荷花的不同姿态,配合古今的赞美荷花的诗词,请同学们说 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词,以及自己对荷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分心刺激,注意具有选择性,环境中刺激愈多,选择就 愈难;在“目不暇给”的情境之下是很难集中注意的。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应中心突出、问题明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短时记忆的第三个特征是:信息以形象和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记载和表现方式既有形象也有意义的命题。这种形象主要是视觉的和声音的, 比如人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形象,以及通过声音所产生的形象。这个特征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处首先要学习新的字词,字词的学习 以最初就是字型,字音的读写,在形与音的练习中进而掌握了字词。
记忆的第二个系统是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部分信息经过加工或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得到永久储存。知识学习的目标是使所学的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得到永久保 持,以备以后提取回答有关问题。长时记忆具有容量无限和以语义进行编码的特征。长时记忆过程也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一般知识的吸收与运用都靠长期记忆。
在了解了记忆的两个系统及其特征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而且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记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知识无法 提取或提取有错误的现象,即遗忘。掌握遗忘的规律及特点对教学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教师掌握了遗忘的规律便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复习,学生掌握遗忘的规律 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复习进度。
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出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那么在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反复是很有 必要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间隔20分钟后,重复学习比新学时节省58.2%的时间,一小时后节省44.2%,1天后节省33.7%,六天后节省 25.4%,那么我们在安排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复习当然是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要慢,因此,在课文的复习时间可安排的间 隔稍大一些,一篇课文在学完后3天内再复习一次,可以节省了更多的未来复习的时间,因为这次的复习强化了初学的印象,并且此次的强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认为掌握了记忆的基本特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帮助。当然,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对记忆特点的掌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记忆的各种理论于实际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责任编辑:速读记忆)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jiyi/xuekejiyi/22841.html
相关阅读:如何巧妙记忆高中历史时间?
药理学记忆口诀
历史记忆方法技巧
利用归纳的方法记忆文科知识(六)
浓缩记忆法助你记忆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