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本中涉及数据很多,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听起来就十分枯燥。怎样把它讲得有味,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比较法
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如讲太平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海洋,有1.8亿平方公里。学生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感知模糊,若把它与另三大洋相比,不仅按课本上指出它的面积是另三大洋面积的总和,还把它与面积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14倍。这样就使同学们认识到太平洋之“大”。也为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广的季风气候区打下了基础。纵比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讲我国的工农业增长等方面的数据,为了突出其增长幅度,常用此法。
2)扩算法
如果个体数字比较小不易引起重视,则可由此扩算出一个累积数,形成一个可观的数字得以强化该内容。如讲森林法中决定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 “三至五”数目小,学生觉得淡然,如果把它扩算为按10亿人计算,每年则可义务植树30亿至50亿棵,试想这是多么惊人的一笔财富!由此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3)缩算法
数字太大或时距久远,不易捉摸,如果缩算成小数字则便于理解。如讲“地球的演化史”可联系课本中的练习题,将整个地球发展史缩算到钟表面的12小时之中,指出地球各个发展阶段约占的时间。特别强调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占2个小时,太古代占5个多小时,即这7个多小时地球上无生命存在。后四个年代合起来占5 个小时,其中新生代很短,仅占10分钟,而出现人类的第四纪仅占20~30秒。这样一来同学们对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各代的相对时间就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掌握地壳的变化、生物的演化很有帮助。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资源的毁灭,我国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人口的激增等数据都可缩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小时来说明,由此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的紧迫意识。
4)迁移法数字显示的内容生疏,可以迁移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数字上类比。如讲“一千克铀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0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时,学生对“标准煤”比较生疏,影响了这个数字的信息度,可迁移为: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转化为电能,相当于2000万度电,这样则有熟悉可知,易于接受。
5)换位法若遇数字内涵模糊,难以感知,可采取换一方位、变一视角的办法处理。如“天体间的距离”用。光年”度量,学生不易感知,可换成用火箭、飞机、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时间去度量,使学生感知其“遥远”,进而认识到恒星的“恒”是有相对性的。
6)窥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课文中不一定要求记忆但又要知道有定量的数量。如讲黄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如讲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可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样虽不反映总体数,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现象显特征,同样可起到生动有趣,强化印象的效果。
采用上述方法应注意几点:一是数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学性,不能无根据地将课文中的数字夸大缩小;二是不能节外生枝,故意引进些新的数字,混淆视听加重学生负担;三是此法要适度,并且强调课文中必要的数据要记忆,不能以此法免去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帮助学生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干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教师要具备边讲边画板图的基本功,并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画边填,养成自己动手画地图,用图学习、用图识记的习惯,变文字、声波识记为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综合识记,调动耳、眼、手多种感官对大脑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使学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jiyi/xuekejiyi/576528.html
相关阅读:浓缩记忆法助你记忆历史知识
如何巧妙记忆高中历史时间?
药理学记忆口诀
利用归纳的方法记忆文科知识(六)
历史记忆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