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注]①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②白衣:受处分官员的身份。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公抚吴,坐事逮 坐:定罪
B.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 白:禀告;报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 劾:弹劾
D.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 卒:突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3分)
A.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B.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也欤
D.若乃以制府吓我耶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分)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分)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4分)
参考答案
10.A(坐:因......犯罪。)
11.B(“所以”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判断词,是/副词,竟然。D.介词,用、拿/动词,认为。)
12. B(A.无中生有。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于文无据。C.偷换慨念,华豫原见张公并不顺利。D.时间错位。吴中人毁掉张文端祠庙是因张公“坐事逮”,“会华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之后,而不是“与噶礼打官司”一事之后。,参看原文第一自然段后半段、第二自然段。)
13. (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首句主语省略,补上“他们”,1分,“羁”1分,“甲”系借代手法,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何为”也可译成“是谁”,1分,“从”“妄”各1分,句意1分。)
(3)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会”“就逮”“顾”各1分,句意1分。)
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京口唁焉 唁:吊唁
B.今张公虽就逮 就:受、被
C.其子景晖弗类其父 类:像
D.阴使人廉问主名 阴:暗地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骑而从者数人 故舍汝而旅京师
B.为言于张公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 即患秦兵之来
D.而遏公发愤乃若此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下列对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 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 ,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伍进了城隍庙,顺利地见到了张公,像素来交好的朋友一样安慰劝勉张公,很久才离开。
D.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 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
(2)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
参考答案
8.A(唁:慰问。)
9.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介词,替/介词,表被动,被。D.副词,竟然/副词,才。)
10.D(A.无中生有。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于文无据。B.时间错位。吴中人毁掉张文端祠庙是因张公“坐事逮”,“会华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之后,而不是“与噶礼打官司”一事之后。C.偷换慨念。华豫原见张公并不顺利,参看原文第一自然段后半段、第二自然段。)
11.(10分)
(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羁”“甲”“生狞”“非”各1分,大意1分)
(2)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要削夺张公的职务。(“按”“遮”“愿”“夺”各1分,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无锡有个奇人,叫华豫原。康熙乙未年间,张公担任江苏巡抚,因事犯罪被逮捕,部使者偕同制府就在润州审问张公,(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张公的门生和他以前的部下,没有谁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张公遭受了祸患,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到京口来慰问张公。华豫原到达城隍庙门口后,却不能进去。他回头看见有大官过来,骑着马跟随的人有好几个,这些人来到城隍庙门前,守门的人都退后站着。大官下马进了城隍庙,他的随从也都跟着进去,华豫原就昂着头跟随他们进了城隍庙,转了几次弯才到,华豫原来到拘禁张公的房间门外,却又进不去。华豫原在门前徘徊,用来托付守门的人的理由说了很多,办法也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进不去。守门的人说:“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不离开你将会被判罪,制府的威严不能冒犯。”华豫原大声笑着回答说:“你竟然拿制府的名头来恐吓我啊!如果我害怕制府,我怎么能来到这里?况且天下的事情难以预料,以前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却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幸亏天子英明圣哲,张公还是像原来那样担任江苏巡抚,而噶礼最终抵偿了他犯的罪。现在张公虽然被逮捕,万一皇上又有圣旨保全张公,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再面见张公呢?”说完,华豫原要来笔墨,大大地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交给守门的人去送给张公,并对守门的人说:“能够交给张公,就交给张公;不能交给张公,你就把这张纸上呈制府,说明这里的情况,我是死是活,但凭制府裁决。”
在这时,太阳渐渐落山。守门的人拿华豫原没有办法,就进去禀告看守,看守听了也很有点动容,于是替华豫原向张公传话。张公让华豫原进去见面,华豫原于是进入拘禁张公的房间,他安慰劝勉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过了几天,有消息说部使者的祠庙就被毁掉了。
当初,部使者在江南主管学政,颇有名气。吴中的人士就在江阴为他修建了祠庙,还唱歌跳舞庆贺这件事。当张公与噶礼打官司的时候,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要削夺张公的职务。但是部使者并不是很愿意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百姓本来就非常气愤。等到这件事情发生,部使者和制府弹劾张公欺诳,论罪当斩。吴中的百姓都为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华豫原于是对他们说:“狄仁杰在魏州有祠庙,他的儿子狄景晖却不像他父亲(廉洁奉公),魏州人就毁掉了狄仁杰的祠庙,不再修建。今天出了部使者对待张公这样的事,还能再让他的祠庙有香火吗?”于是大家数千人跑到部使者的祠庙下,争相掀夺屋上的瓦,投掷到地上,椽子栋梁全都被折断,有的人还将那剩下的东西烧掉,民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制府听说了这件事,大惊,暗地里派人查访主使者,但最终没怎么样。当时,华豫原差点没逃脱,但也因此在江淮一带出了名。
曲园居士说:所说的部使者,就是张文端。他曾经凭借兵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江苏学政。张文端也是一代名臣,但他处理张公这件事不能让人没有非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1173554.html
相关阅读:王安石《北陂杏花》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春日寄怀 李商隐》阅读答案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附答案)
白居易《春题湖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