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上面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下列理解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3分)
A、上文的论点是:批判司马光所谓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错误言论的具体表现。
B、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立足点,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分别进行驳斥,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
C、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是作者反驳司马光指责的论据。
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向司马光陈明自己的工作有错误,请他原谅。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2分,各1分)宋(北宋) 王安石
10、(2分)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11、(3分)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1335559.html
相关阅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活板》片段阅读答案
《宋史?张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禹?《待漏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