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贾傅:贾谊,《过秦论》作者,曾被贬长沙,郁郁而终。
8.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
9.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8.①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②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
9.①同情贾谊的怀才不遇。②抨击统治者的不用贤才。③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
赏析一
这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凭吊仅三十三岁便与世长辞的西汉文学家贾谊之借古伤今之作,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愤懑之情.
词开篇“苍生喘未苏”撷取于杜甫《行次昭陵》中“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撷取于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中“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定知深意苦,莫使众人传。”作者巧妙地从杜少陵寄赠友人岳州贾司马的诗中拈出这句“贾笔论孤愤”来赞扬贾傅在天下苍生被欺压得苟延残喘麻木不仁时,屡次上疏陈奏政事,直陈百姓困苦,不随大流阿谀奉承粉饰太平之高风亮节。
上阕第二层首句“文采风流今尚存”撷取于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借用杜少陵对曹霸艺术造诣高超的赞美表达了对贾傅文章的丰采,作品的艺术成就的认可。“毫发无遗恨”撷取于杜甫《寄赠郑谏议十韵》中“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对于贾傅那么多文采斐然的佳作得以保存下来流传千古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下阕首句“凄恻近长沙”撷取于杜甫当抵达长沙时的第一首诗作《入乔口》中“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这一句本就是杜少陵凭吊贾谊之诗句,作者用在此处可谓恰到好处。“地僻秋将尽”撷取于杜甫《秦州杂诗》中“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贾谊被贬之偏僻地就在长沙,这个毛主席在咏贾谊的诗句“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中也有提到。
下阕第二层首句“长使英雄泪满襟”撷取于杜甫《蜀相》中悼念诸葛亮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后世的代代英雄们泪流满襟一句强烈表达了杨冠卿对贾傅的惺惺相惜之情,历代豪杰无不潸然也确是实情,毛主席就曾写过“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的诗句。
最后一句“天意高难问”撷取于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中“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天意高难问”可说是此诗的点睛之笔,将汉文帝的专制,好恶无常,将栋梁之士们的无奈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本诗上下阕各二层,每层两句,格律工整,流畅有致。当然对于才华清俊的杨诗人来说,写首诗做到“格律工整,流畅有致”自然是小菜一碟了,但这首《卜算子》乃集句,且都是集杜少陵之诗句,在那么多平平仄仄的局限下,却依然情感表达流畅,意境深远,拼装得如此天衣无缝,可见诗人功力之不凡。清人贺裳曾说过:“集句,佳则仅一斑烂衣,不佳且百补破衲也。”可见,集句比单纯写诗难多了,不是饱读诗书,没有学富五车的话,想来只能像贺裳所言把集句集成百补破衲也。
赏析二
集句,谓集古人之成语以为诗。晋人傅咸尝集《诗经》句以成篇,名《毛诗》,为集句诗之始。王安石晚居金陵,闲来无事,喜为集句,有多达百韵者。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艺文》一)大为推崇,说“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这种特定类型的诗,愈到后来愈趋向于文字游戏,佳作寥寥。套用袁枚“改诗难于作诗”的话,不妨说“集句难于改诗”。李渔将词曲结构比作工程师之建宅,“先筹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闲情偶记·词曲部》)。现在是“挥斤运斧”去斫人家的“七宝楼台”,偶一不慎,那就真是“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了。拆固不易,拼接犹难。故贺黄公(裳)云:“生平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佳且百补破衲也。至词则尤难神合”(邹?谟《远志斋词衷》)。杨冠卿这首词,大气包举,意脉贯通,浑然一体,盖因其与贾谊有“神合”之处也。
杜甫的诗,“千汇万状,茹古涵今”(王彦辅语),向为喜集句者之渊薮。文天祥集杜诗至二百首之多。本词全用杜诗,按顺序八句分别撷取于《行次昭陵》、《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敬赠陈谏议十韵》、《入乔口》、《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蜀相》、《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钩连紧密,起承转合,毫无断层,有一气呵成之妙。题曰《吊贾傅》。贾傅即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他十八岁即以文才著称本郡,两后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之内被提升为中大夫。他在政治上力求改革,想使汉朝统一富强。那时一些重大政策法令的制订、颁布,都经贾谊之手。文帝为了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曾准备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元老重臣周勃、灌婴和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的反对,说他“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人尊称贾傅。
词开篇“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两句,作者态度鲜明地表现出对贾谊为“苍生喘未苏”而多次上疏痛陈时弊的赞许。在最重要的一篇长文《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见《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中,他尖锐地驳斥了“天下已安已治”之说,指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他认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而处于“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的危急之中。并在著名的《过秦论》中暗示警告汉代统治者不要像秦二世那样“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赏罚不当,则赋敛无度”,否则就会蹈秦朝的覆辙。刘长卿说“贾谊上书忧汉室”,这种“正言?议”的孤愤之言,无疑是可贵的。接二句赞贾谊的“文采风流”。他的散文据说有五十八篇(《汉书·艺文志》),现在能够见到的除保留在《史记》、《汉书》中的十二篇奏疏外,还有十卷《新书》。《汉书·艺文志》载有辞赋七篇,流传下来的五篇,以《吊屈原赋》、《?鸟赋》著称。贾谊论文锋芒四射,切中时弊,文笔雄放恣肆,挥洒自如,文采斐然。词人认为于此也无一丝一毫的遗憾了。
上片从道德文章两方面立言,下片应题目的“吊”字。“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这两句似一语双关,既指贾谊被贬时“近长沙”的凄恻,也含作者此刻的行踪和内心感受。“秋将尽”的秋应“秋晚”,即作词的时令。唐、宋的诗人们多承司马迁的观点惋惜他的遭遇(王安石承班固的看法是例外),杨冠卿词亦持此态度。“长使英雄泪满襟”,为杜甫深切悼念“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的诸葛亮功高盖世的诗句,词人引此把贾谊推崇到极至。而其功业未就含恨而死的原因就在于“天意高难问”。“天意”,上天的旨意。《汉书·礼乐志》“王者从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后用以指帝王的旨意。比杜甫稍晚的王建《上裴舍人度》诗亦云:“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早于杨冠卿的张元干《贺新郎》曾引杜诗成词句:“天意从来高难问”,指皇帝宋高宗。而这里显然是指汉文帝了。
全词八句中只“凄恻近长沙”句与吊贾谊事有关,其上句为“贾生骨已朽”。杨冠卿一生不得意,用集杜句的办法将贾谊的“孤愤”推崇备至,未尝不有惺惺相惜之意吧。(艾治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390836.html
相关阅读:宋词赏析 程垓 摸鱼儿?掩凄凉
从军北征 阅读附答案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词赏析 周邦彦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