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书摘: 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五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分析 从测试材料的角度而言,人物传记类文章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有 书摘:

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五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分析

从测试材料的角度而言,人物传记类文章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有
8
套试卷从《二十四史》中选择了测试材料,这在总卷数中占了
44.4%
。有些试卷中的测试材料虽然不是直接采自史书,但表达方式与史书中的传记也较为类似。只有湖南卷、湖北卷等少数试卷使用了非叙事类的文本来作为测试材料。这表明命题者普遍认为叙事类的文本更适合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唐宋名家的散文和笔记体的小说成为较为重要的材料来源。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测试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涉及的能力是

鉴赏评价

。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18
套试题共考查了
19
首古诗词曲,这些诗歌体裁不一,基本涵盖了文学史的主要时期。其中唐诗
5
首,宋诗
5
首,宋词
4
首,唐宋诗词共
12
首,占古诗词曲阅读试题总量的
66.7%
,仍然呈现出选材集中于唐宋诗词的态势。但不同于往的是,魏晋南北朝诗歌有
3
首,清词
1
首,而元曲只被选用
1
首。这些诗歌题材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即景感怀居多。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各个能力层级并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有些较高水平的能力往往是建立在较低水平能力基础之上的。比如要达到

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

这个水平,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与语法功能就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试卷中的题目与测试内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题目的测试内容比较单一,比如所有的试卷都设置了专门的试题来考查

理解实词的含义

;某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则往往包含了多项测试能力要求,比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这个能力要求,《考试大纲》中虽然单独列出,但是所有的试卷都是采用翻译题的形式将句式与句子理解综合考查的。正是基于上述的考虑,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本报告不再将

理解文言句式

这样的能力要求单独列出,而是用更高水平的

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

能力涵盖之。
各卷文言文阅读的测试内容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些差别。在诸多能力要求中,各卷普遍重视的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因而都将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本内容作为重要的测试内容;相形之下,反思评价以及比较延伸的能力要求则只有很少的试卷有所涉及。这也表明多数试卷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上的重点是落脚于文意的理解而非文学艺术的鉴赏。下文将分别对各个测试内容的考查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1
.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实词。实词是构成语句的最基础的要素。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因此,历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都把

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

作为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多以来,各卷也都设置专门的试题来考查该项。一般来说,各卷考查实词都强调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也就是说,考查的重点是该词在文中的语境义,并且尽量不涉及那些生僻的词汇。


的高考试题中,各卷试题中考查的实词为:报、宠、祈、法、及、寻、会、遂、居、券、诣、复、语、委、识、恙、濒、客、薄、卒、归、容止、著、庶几、鄙、甫、畜、籍、敝、遽、具事、发、馈、治、第、质、杖、翼、趣、徇、敌、伺、拒、见、属、具、贾、家、款、、总、除、愀然、干、荫、尚、身、屈、鸠、大辟、遗、与、造、素、徙、浸、内、置。除去重复,共计
68
个。重复的有四个:寻、属、籍、薄,都是出现了两次。这
68
个实词大部分都曾经在教材中出现过,并不生僻,即使有些义项并不常见,考生通过上下文也基本可以推断。而且除了四川卷、广东卷、上海卷之外,其余的试题都是要求选出

不正确

的选项,这也无疑降低了难度。综观各卷,考查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尤其是那些古今意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活用或者通假的词也常常会成为考查对象。
2
.整合文本信息,辨别词语的语法功能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
,
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而且使用灵活。毋庸置疑的是,虚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深入地理解虚词的用法,也直接影响到对文言文意义的理解。在语文高考中,虚词用法的习题也是最经常出现的题目之一。近些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考生要掌握
18
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与实词一样,虚词的用法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的重点则是辨别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
9
套试卷设置了专门的题目来考查虚词的用法,共考查了
13
个虚词(重复不计),其中有些虚词出现了多次。
3
.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
相对于理解实词和虚词而言,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更高水平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需要理解句中的实词、虚词,还需要理清句式,并联系整个语境。为了判断考生是否理解了语句,命题者一般采取的形式是让考生对一段文字进行断句或者翻译。
断句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

句读

问题。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断句可以说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能够正确断句,那就表明该考生能够疏通文意,对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
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解释句子的意思,这是最为有效地检验考生文言文理解程度的方式。从能力要求的角度来说,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能力。对于命题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如何选择翻译的句子。一般来说,这个句子都不能太长。除此之外,这个句子还需要具有

采分点

。所谓的

采分点

一般是指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活用、倒装等)和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因此,文言文翻译实际上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文言语法知识以及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翻译考查的知识重点一般有: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等。此外,因为考生需要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所以翻译题也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
4
.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考虑多维标准的比较、对照和分类
这与筛选文中信息是类似的,也是历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的重点。题目一般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从选项中筛选中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筛选信息不是简单地从文章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首先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并按照题目中的标准进行比较、对照和分类。

共有
13
套试卷考查了这一内容,占试卷总数的
72.2%
,并且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由于测试材料多是以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本为主,所以此类试题常常是从叙事的主要因素着眼的,或者是能表现主人公优秀品质的细节描写,或者是文中重要的情节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440384.html

相关阅读:《春日寄怀 李商隐》阅读答案
白居易《春题湖上》阅读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附答案)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北陂杏花》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