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
,
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
,
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
.
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风波险恶,更有人事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风波还要险恶还要艰难!
【作者简介】辛弃疾(
1140
-
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
苏辛
”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写男女离别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伤别之情笼罩全篇。可是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却立意不俗,别具一格,超出一般的送别词。
词上阙写离情别景,抒发愤激之情。
“
唱彻
”
(唱毕)《阳关三叠》送别曲,而
“
泪未干
”
三字,更觉无限伤感。一下笔就描绘出诗人凄苦形象和送别场面。《阳关》,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即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后收入乐府,成为送别名曲。
“
功名余事且加餐
”
。
“
功名
”
,指官爵,把功名看成多余的事而劝人加餐多保重身体,作者此时看透了朝廷对金屈膝求和的嘴脸,处于
“
国仇未报壮士老
”
的无奈痛苦愤慨之中,这与他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想建功立业是相悖的,实际上是作者愤激的反语。
“
浮天
”
二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物开阔,意境深邃,用笔浑厚。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与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一
“
送
“
字用了拟人写法,含无限依恋惜别之情;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与联想爱国义士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两句中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联系紧密,含而不露,余韵悠长。达
“
深宛流美之致
”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
浮
“
和
“
埋
”
两字如若仔细揣摩,蕴藉深刻,使人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浮躁动荡,国家的腐败黑暗,个人前程的黯淡,世事沧桑的难料,作者把离情与别景高度融合,达到物我合一深邃的意境!
词的下阙写怀古伤今,直言仕途艰难社会黑暗,想要报国却行路难。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
,古往今来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
言外之意还有比个人的悲欢离合更值得关注的事!那就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社会的动乱,诗人跳出一般仅写个人情怀的送别诗的羁绊,由一般进而拓深,翻出忧国忧民的新意,赋予词更大的容量,从而扩大了词的意境。用
“
只应
”
反问句真乃力重千钧。
结尾两句意味深长,扣紧送人题意: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
“
《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
‘
君不见
’
为首
”
。今不存。南朝
·
宋
·
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
这两句托意深刻,既暗含了辛弃疾的个人伤心经历身世遭遇,又更多地体现了作者一腔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而
“
别有人间行路难
”
结句则充满了作者对古代黑暗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向读者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同此悲愤。
这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令,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
“
黯然销魂
”
情绪,
“
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可以悟出辛弃疾强烈的忧国忧民忧患意识,感受出他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品味出他深浑含蓄的笔调,那种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的功力,彰显出辛词的大家风度。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面对金钱腐蚀,物质诱惑,人们普遍心态浮躁,各种压力纷至沓来,被名利所困。倘若偶尔读一读古人的诗,反观今人的众生相,可能会如饮甘泉,新人耳目,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不蝇营狗苟,不刻意追逐名利,做一个真实的人,正直的人,那麽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更好些,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纯洁正直无私的高尚情怀,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501108.html
相关阅读:王安石《北陂杏花》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居易《春题湖上》阅读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附答案)
《春日寄怀 李商隐》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