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诗歌鉴赏第一节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一、 知人论世 1 、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 诗歌鉴赏第一节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一、知人论世

1
、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1
)社会背景知识概览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A
、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

不爱红装爱武装

的例子。又如北朝乐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过爱妙龄的女子: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连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
、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再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C
、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
有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反映边塞生活,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献诗以求引荐,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离别思乡之作,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末悯农怜民。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怜之,于此有悯农怜民诗的兴起,如聂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D
、宋人注重礼议
宋人喜欢议论连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如此,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曰山水游记,其实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议理。此风侵染诗歌,因而宋人的哲理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
又如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E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

位卑未敢忘国忧

。这一期间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著名的《示儿》诗成为他临终的唯一嘱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F
、宋明注重忠义
南宋末以及明朝末的汉族爱国使人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组织义军奋起反抗。他们一手拿剑在战场上与敌军兵戎相见,一手拿笔,以诗歌的形式忠实记录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这类爱国诗篇只有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才会产生出来。这些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有南宋末的文天祥,明朝的张煌言、夏元淳等。看文天祥的《京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结语自明志在必死,尤为深挚,饱和着爱国的感情。又如他的《正气歌》在不厌其烦的一一列举了前贤的忠贞气节之后说: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表示前代忠贞之士尽管已经逝去,但他们坚持节操的风范与我朝夕相随,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精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581763.html

相关阅读:王安石《北陂杏花》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
《春日寄怀 李商隐》阅读答案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附答案)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白居易《春题湖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