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天边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29首。此诗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原文】 天边行⑴ 作者:唐·杜甫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⑵: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⑶。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后鸿鹄⑷。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⑸。【注释】⑴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⑵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⑶此二句申言临江哭泣之故,亦即归未得之故,是国家大事。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今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地。河源,在青海省境。公元七六三年七月,吐蕃“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十月“入长安”,十二月“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即此二句所咏之事。⑷此二句临江所见,即景寓情。上句含世乱之象,下句感慨自己之不能奋飞。秃?,水鸟。“后鸿鹄”,犹言后飞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鹅后??”(《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正同。⑸此二句再申言哭泣之故,是家事。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九次。极言其多,不一定确是九次。【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七六四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 此诗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http://)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繁体对照】《全唐?》卷219_29【天?行】杜甫天?老人?未得,日暮??大江哭。?右河源不?田,胡?羌兵入巴蜀。洪?滔天?拔木,前???後?鹄。九度附?向洛?,十年骨肉?消息。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gushi/1319689.html
相关阅读:《过西堡塞北》(作者-温庭筠)唐诗赏析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其一》温庭筠唐诗赏析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荆州歌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