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听蜀僧浚弹琴》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原文】
《听蜀僧浚弹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⑴蜀僧?:即蜀地的僧人名?的。有人认为“蜀僧?”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公》中的仲?公。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客:诗人自称。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⑹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⑺“碧山”句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⑻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评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读后感】
喜欢音乐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听了一支美妙绝伦的曲子,感动得不得了,但却很难把乐曲的高妙和自己在欣赏时的那份感动与共鸣告诉别人。无论怎么形容,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地说一句: “妙处难与君说”啊!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和人分享,唯独音乐却只能独享。尤其是在录音技术和设备没有发明之前,用其他形式来再现瞬间即逝的乐音就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李白却有着超凡的本领,他用文字为我们保存了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的实况——
“高僧浚公带着他那把名贵的古琴,千里迢迢从西南的峨眉山东来与我相会。他气定神闲潇洒地拨动琴弦,铮铮综综的琴声,就像万山深谷中传响着棵棵松树在与风云搏击时发出的诸般声响:时而雄浑,时而清越,时而悲沉,时而欢快……。仿佛有一股潺潺的清泉在流动,我的心也变得清澈明净、疏朗纯和;悠扬的琴声余韵绵绵,远方寺庙里的古钟也为之共鸣,发出嗡嗡的清响。不知不觉中,高爽的秋天竟已是层层灰云积聚,碧绿的山峰早已暮色苍茫……”
诗人首联叙述,交代弹琴者的身份和来历:“蜀僧”即诗题中的“?”,是蜀地一位名“浚”的僧人;“绿绮”,是汉代出生于蜀地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为自己心爱的琴起的名字,司马相如是弹琴高手,绿绮是天下闻名的好琴。这里是借代,说明蜀僧之琴的名贵;“峨眉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它不仅点明弹琴者是得道高僧的身份,而且还暗示出诗人与他深重的情谊,峨眉山是李白故乡的名山,暗含“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喜悦与仰慕。这是独奏会的开场白:琴是名贵罕有的好琴;人是技艺超群的高僧,而且还是倍感亲切故知。接下来的演奏,就可想而知一定会精彩绝伦了。
颔联和颈联描写弹奏实况:“一挥手”状写蜀僧弹琴的动作、姿态和神情,很容易让人想到“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嵇康《琴赋》)上古那著名的弹琴场景;“万壑松”即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古琴调有《风入松曲》,这里化用来比喻琴声,形象鲜明而富有动势和立体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流水” 既比喻琴声如淙淙流水般美妙,又是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琴声融畅,心境澄明,弹者与听者彼此心绪的交流都在其中了; “霜钟”指秋日的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这里也是化用典故来表现琴声有感应天地自然的魅力,而且又与末句的“秋云”互为映照,点明了时令。这两联是独奏会的现场实录:潇洒从容的演奏,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琴声乐韵,天人共应、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全在诗人的巧妙用典中呈现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的现场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融情于景,烘托琴声的感染力:“碧山暮”,碧绿的青山黯淡下来,笼罩在暮色之中;“秋云”重叠,就如《列子·汤问》中记载的秦青动情之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那样,天上的秋云也被这美妙的琴声吸引而不愿离去了;“不觉”二字,将弹者高超的技艺、杰出的音乐才能和乐声令人如痴如醉的魔力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着迷、陶醉、赞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这是独奏会的尾声:琴韵的余音袅袅,散入重重夜幕,让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
全诗一气呵成,弹琴者的身份、来历,演奏的动作、神韵,以及琴声的感人韵律、听者特有的情怀,都生动传神的呈现于纸上。虽然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但都巧妙地被诗人熔铸于现实的情境之中,贴切自然,毫无雕琢痕迹。透过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我们仿佛也现场“聆听”了一场由非凡之人、非凡之琴演奏非凡之曲的“非凡古琴独奏音乐会”,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样,被美妙的琴声洗涤并升华了心智,进入了音乐那物我两忘的美妙境界。
千年之前的这场“独奏会”落幕了,蜀僧?没为我们留下乐谱,诗人也没为我们附录下曲目,精妙的演出就此成为“绝响” 。尽管美妙的音乐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和慰藉,但“曲销诗存”的结局却似乎传达出一个真理:唯有文字,才有穿越时空、永恒不灭的魅力和力量……
余试以诗解之曰:
君自峨眉来,为我抚绿绮。
林泉指间流,松涛弦底溢。
曼音行云遏,妙响霜钟起。
曲终人未散,暮色秋山依。
【赏析】
听蜀僧弹琴,斯蜀僧,与吴僧、楚僧有何不同?首句“蜀僧抱绿绮”,言简意约,已透消息。按青莲长养于蜀,蜀地琴韵,久矣夫绍绪风流——绿绮者,相如文君当日以通灵犀之物也。想蜀僧以方外出尘之身,襟怀竟涉此等玉楼香泽之故事,听琴者,固风流韵事也,然则究琴韵耶,抑情韵耶?旖旎惝恍,难于尽言。而标举风清,泠然句上。“西下峨眉峰”,峨嵋乎?蛾眉乎?此处宜不求甚解,适涉于妙赏。峨嵋,亦名峨眉。峨者,高貌;蛾则女眉妙曼貌。然则峨嵋状其雄奇,蛾眉写其秀媚,奇秀并兼,非惟峨嵋为山之本色,亦复蜀僧风致写照。此二句一“抱”、一“下”,用语尤佳,以静起,以动承,一收继以一放,绝有飘洒之致,第此义诠之未达,唯涵咏得耳。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全诗直写弹琴,止一挥手而已。然而此一挥非比寻常,下句以万对一,表现尤富,虽只一挥,而听者如闻万壑松鸣,则蜀僧琴艺超妙,可见一斑。另据谢庄《雅琴名录》,“万壑松”为古琴名,于此亦写高山之意,可见太白放言皆是法言,两典兼用之浑然无间矣。古人摹状弹琴,喜用“挥”字。“挥”非同于“弹”、“鼓”,后二者但言操奏,并无他义,而“挥”则有情势在焉,迅疾而随意,“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嵇康《琴赋》),俱见怡然自适,洒脱出尘之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前句“如听万壑松”之“万壑松”,高山也,此句又见“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即“高山流水”,知音之意也。客心者何,吴均《与朱元思书》所谓“鸢飞戾天”、“经纶事务”是也;流水者何,洋洋琴声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发善念。”“客心洗流水”,即是俗心放心陶冶净化于琴音。“馀响入霜钟”,斯句尤妙,按古琴以丝为弦,发声沉逸,以象君子谦谦之风;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如此则明时令,秋以申酉为君,金气至为健旺,当斯时也,霜钟金铁之振,体大声宏,而琴声以丝弦之沉逸,兼之以馀响,竟能出入之,则蜀僧琴艺出神,毕现全豹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暮而暗,俱见听琴入神,忘时日迁流,而言外有意焉,试想身临其境,曲终仰首,见暮色四合,秋云重重,天地湫隘,遂感压抑,然则气荡胸衷,音缭耳际,俱囚囿于是,馀音不绝,斯足当之。虽抟之又不得,而沦肌骨澡精神,何其惊省也。或谓末句“秋云‘隔’几重”,以义析之,亦无不可,秋云相隔,远空迢递,馀响之袅缭,欹逸幽跳,令人想见指法吟猱之妙,其音杳,其境阔,其意长。
【点评】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峨嵋代川,指琴师来处。开头两句把这位琴僧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又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句。“如听万壑松”,这句用松涛比喻琴声,赞琴僧琴技高超,心境与天地自然相合,琴声使人如闻天籁。
客心洗流水”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诗人借此典故,暗言自己乃是琴师知音。五字含蓄、自然,虽用典,却毫不艰涩。
“馀响入霜钟”一句,“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苏轼在《前赤壁赋》里也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之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何时,青山已染暮色,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此诗清新、明快,描写音乐的颇有独到之处,除“万壑松”之外,再无他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用典及分析】
诗歌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称为“用典”。典故用得巧,便了无痕迹,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便是用典恰切自然的典范,读来清新扑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享受。
全诗共用了“绿绮”“挥手”“流水”“余响”“霜钟”五个典故。
首联用“绿绮”一典写出了蜀僧非凡的来历,并以此来衬托蜀僧技艺的超群:有道是“宝剑名马配英雄”,怀抱“绿绮”琴,可见艺非俗类。再加“西下峨眉峰”的来历,就更让人钦慕这位世外高人了。当然,这里诗人也委婉地表达了对蜀僧的亲切之感,有考证说李白是四川人,而且他的诗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颂过“峨眉山月”,今见僧从峨眉来,怎能不由然而生亲切之感呢?
颔联用“挥手”一典给人丰富的联想,首先是蜀僧弹琴时萧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姿态,其次是与此相似的“伯牙弹琴”“子期听声”的场景。诗人内心的感动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显露出来。“如听万壑松”的比喻,写出了音乐声音的宏伟、浩荡和锵锵悦耳,其实这何尝没有融进一颗感动的心灵的呢?
颈联用“流水”一典,从字面上理解,是蜀僧的琴声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和愉悦;而字句的后面隐含着的是伯牙和子期故事,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诗人借助这个典故含蓄、委婉、自然、恰切地表达了通过音乐建立起来的知己之感,这是心灵相通的深层感动。“余响”这个典故写出了音乐的旋律优美、回环不绝、久久萦绕在人耳畔的感觉,突出了琴声的魅力。“霜钟”点明了时令,与末句的“秋云”照应;时间过得真快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暗示琴声的感染力。弹者高超的技艺和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赞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
全诗了无痕迹地化用了五个典故,着重表现听者的感受,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英汉对照】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ON HEARING JUN THE BUDDHIST MONK FROM SHU PLAY HIS LUTE
Li Bai
The monk from Shu with his green silk lute-case,
Walking west down Omei Mountain,
Has brought me by one touch of the strings
The breath of pines in a thousand valleys.
I hear him in the cleansing brook,
I hear him in the icy bells;
And I feel no change though the mountain darken
And cloudy autumn heaps the sky.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tangshi/844546.html
相关阅读:唐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早秋?许浑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终南别业》王维赏析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