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山相符,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释】
⑴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
⑵陋巷箪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⑶“贫,气不改”二句:《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两句话,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译文】
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过着穷日子,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作者简介】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
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
【写作背景】
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文人的精神支柱。在儒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哲学的熏陶下,他们往往都有一番“致君尧舜上,为使风俗淳”的抱负。当这种理想在丑恶的现实中碰壁之后,他们便寄情山水或隐居山林,以道家归返自然、视尘世功名利禄为虚无的思想哲理自宽自慰,以求得精神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传流文化在中国知识分子灵魂中的积淀是相当深远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反映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也往往是美丑杂陈的。这首曲子,便是一个瑕瑜互见的矛盾的艺术的统一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yuanqu/311341.html
相关阅读: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赏析】原文+注译
阳春曲?知几(作者:白朴)
元曲《双调·沉醉东风》原文+译注+赏析
元曲精选之中吕·醉高歌·感怀
元曲精选之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