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刘过《唐多令》
唐多令①
芦叶满汀洲,②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到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③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④欲买桂花重载酒,终不似,少年游。⑤
【注释】
①原词有序:“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安远楼:在武昌黄鹤山南,一名南楼。侑觞:劝酒。歌板之姬:歌女。
②汀洲:江中由沙子堆积的小块平地。
③黄鹤断矶头:黄鹤断矶在黄鹤山西北,上有黄鹤楼。西临长江,为观览胜地。断矶,中断的矶崖。矶,临江的山崖。
④浑是:全是。
⑤欲买桂花重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想重新买花载酒,游玩江上,但已没有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了。
【译文】
芦叶长满了河边沙洲,微带寒意的沙滩上漫过浅浅的水流。风景依然如故,二十年后我再访南楼。柳树下还没系稳我的扁舟,便在心中计算,再过几天就又到中秋了。
黄鹤矶上临江处,那里最陡,不知昔日同游的朋友今日还在否?放眼江山依旧,我心中却涌现出许多新愁。想买来桂花带着美酒,邀请好友一起泛舟,尽管我昔日的志向仍在胸怀,终究比不得少年时的豪气与风流。
【赏析】
这首词的主题是故地重游,忆昔怀旧,感慨时事。上片写重登武昌南楼之所见。起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江面上的风景,显得景物凄美,情溢乎辞,韵味十足。第三句交代登临的时间和地点,蕴涵着时移世变、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三句正面抒发感慨,连用“犹”、“能”、“又”三个虚字,将作者登临南楼的迫切心情和中秋将至,急于回家的愿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下片写登楼之所感。过片二句,情寓景中,对当年同游南楼的故人表示深深的怀念。“旧江山”一句,意谓登楼远眺,景物依旧,然而国事日非,形势危殆,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忧愁满怀!“浑是”者,全是也,显见得“新愁”触目皆是,无处不在也。这是由怀人转而感叹时事,为全词警句,也是词旨之所在。结尾三句,表示要强打精神,苦中作乐,无奈岁月无情,再也没有少年时代的那种好兴致了。一种哀伤凄苦的心态溢于言表。此词以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因而别具感染力。清人黄苏《蓼园词选》评论此词说:“按宋当南渡,武昌系与敌纷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词旨清越,亦见含蓄不尽之致。”
赏析二:
本篇为词人重访安远楼抒怀之作。安远楼为边防要地,词人终生为收复失地奔忙,但二十年后重过此地,所见却依然是残破河山,心情不能不极为沉重。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遂写这首凄凉小曲,抒发自己老大无用、报国无门的愁闷郁愤。此词为小令中的名作。
上片写景,形象鲜明,气氛浓厚。“芦叶”二句描绘了江边的凄清秋色。用“芦苇”这个意象非常形象,营造了一种迷蒙、零散、凄凉的氛围,为词人抒发情感打好了悲凉的情感基础。“二十年”句实际上是词人的叙述,眼看着复国遥遥无期,亲友离散,功名不取,他不由得感慨世事的沧桑。最后三句写自己只是仓促路过这里,马上就要离去,接着又发出感叹: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最适合登楼赏月,自己却行色匆匆,登楼不得,实在遗憾。结尾两句看似写佳日难得,其实是词人对盛时难在的感叹。
下片抒情感怀。当时南宋即将灭亡,词人看着安远楼,心里却满是对国破的忧虑,和上片的“二十年”遥相呼应,旧愁未了,新愁又来。“欲”字统领结尾三句,希望能有机会再和故友旧地重游,然而紧接着的“终不似”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就是这个否定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1047191.html
相关阅读:“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惟月明。”李白《桂殿秋》全诗鉴赏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端午节的诗句
普天乐?咏世 张鸣善
有关描写个人胸怀抱负的古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