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
[德国]霍尔茨
你可爱的春天,你往哪里去了?
你的鸟儿的鸣声至今还使我心跳。
整个世界曾经像一把花束。
如今早已结束!
整个世界,到如今,真令人悲痛,
就像赤脚者走在雪中!
黑色的树木受尽严寒的威胁。
烤熟的苹果在炉子里奏着音乐,
屋顶上桂满了冰条。
可是,你不久就要回来,我知道,我知道!
你不久就要回来,
哦,只要等短短的时光,
芬芳的紫罗兰就发出蓝色的歌唱。
(钱春绮译)
【赏析】
在德国近代诗歌史上,阿尔诺·霍尔茨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勇于实践和探索,明确主张要革新诗歌旧有的语言模式与表达方式,积极倡导“彻底的自然主义”。他认为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要以真实为核心,要把现实中一切细微的东西都毫不遗漏地表达出来,以达到“艺术返回自然”的目的。霍尔茨的诗歌创作理念对后来的德语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主义这一文艺思潮在德国的发展。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诗人借助对“冬天”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对“春天”的期盼与等待。全诗洋溢着一种对于春暖花开的美好憧憬,诗意盎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晓畅。
诗歌第一部分,诗人起笔表达出对于“春天”热烈地怀想:“你可爱的春天,你往哪里去了?/你的鸟儿的鸣声至今还使我心跳。”这两句诗给人的印象仿佛诗人独立于冬季的自然之中,面对冬日的景致,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而这感慨像一股炽热的激流奔涌于诗人的心中。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但在此,诗人却并没刻意去描绘“冬天”的自然景色特征,刻画它的寒冷与萧瑟。而是以主体的情感体验去衬托“冬天”的寂静与寒冷,感受整个“冬天”的坚硬与冷清。“冬天”万物凋零,整个世界像一把花束;周零,毫无生机。面对如此景象,诗人不无感伤地悲叹道,“到如今,真令人悲痛,/就像赤脚者走在雪中!”在这里,诗人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这种对于冬天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我们”身处这个冬季的世界,就像赤脚者走在雪中。诗人以切肤的体验来描写对“冬天”的感受,新颖生动,逼真传神。
与此同时诗人又通过对室内与室外的描写把这种氛围传达出来。整个自然界万物萧条,室外那些黑色的树木已经受尽严寒的威胁,而在室内人们围着炉火取暖,烤着苹果。此时,户外的屋顶之上已经挂满冰条,这是“冬天”里最为常见的一种景象。凛冽的寒风让整个世界陷入一种寒冷之中,人们不得不躲避在室内尽情享受着炉火的温暖。诗人通过对“冬天”这些特有景象的描写,更加衬托他心中对于“春天”的渴望。这一切冬日景象正在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诗人在心中也不断喃喃自语道:你不久就要回来,我知道,我知道!
冬去春来,季节的交错更替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在诗中,诗人以一种热情的呼唤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和万物复苏那一刻。到那时,“芬芳的紫罗兰,/就发出蓝色的歌唱。”在整首诗作的结尾之处,诗人以花儿的芬芳把这种炽热的渴望用春天灿烂的景象刻画出来。那时必将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人们面前,紫罗兰就会发出蓝色的歌唱,整个世界冰雪消融,呈现一片秀美之色。诗人在写景状物中,力求简单准确,生动逼真,语录,这符合自然主义所追求的创作方法。
整首诗歌共三节,从形体上看是一个十四行诗体的变体,采用644结构模式。全诗在外形上带有十四行诗结构严谨整饬、简洁勾称的特点。此外,诗人在叙述上保持了一种朴素直接的表达方式,意象的运用清新隽永。诗中所?含的多重意?,耐人寻味。诗人在写景状物中,力求准确,生动逼真。这是很符合自然主义所追求的创作方法的。(李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167455.html
相关阅读:季节_诗歌鉴赏
拉伊莎_诗歌鉴赏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