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诗人文同的《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赏析
此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安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处所。庭院不大,园圃却极幽静,因为作者十分爱好这个地方,所么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寂静,重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不官事打搅,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安静。旧时属吏天天迟早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主座,讲演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整罢黜,不理政务,而是无事呈文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辨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详细刻画。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跟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运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由于鸟雀经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乐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清之感。“占”是占领之意,写出鸟雀的欢乐自得神色,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逝世鸟,索然无味了。暮秋季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到处寻找。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善于画竹,曾屡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丹青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洒脱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低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漂亮,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殊赞美它“下得切”,(见《宋诗精髓录》),点评得很确实。这里的所有风物都是那样淡雅素淡,雨后的空气纤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爽,恰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固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观赏这美景的作者,因此又同次句牢牢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可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护画,也表明兴趣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打量品鉴,绝非随意翻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种类,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宝贵难得,又是首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挚友,他们交谈时非常快活欢乐。观画品茗,都是极其文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境之淡泊安逸则雷同。
这幽静的风景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从前山居生活的回想,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涯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疏,所以野兴匆匆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管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国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仍是比拟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元年)中进士,次年开端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活,已发生了一些厌倦情感,所以末句表白了对旧日山居生舌的憧憬。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83603.html
相关阅读: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纳兰性德
剑器近?夜来雨 袁去华
春晓 孟浩然
《太平洋遇雨》译文注释_《太平洋遇雨》点评_梁启超的诗词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