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悼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形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正人”的家中养着鸡跟牛羊之类,位置又不会很高,大略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当初读者的感到似乎是很了不得的。实在先秦时期出产程度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涯,并不比后代一般农夫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夫。
这是一首很朴实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更。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略的语言说出的心坎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说明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实的)。等候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况,好像每天都有盼望,成果天天都是扫兴。假如只是外出时光长但归期是断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恰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气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干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怀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刻画出一幅城市暮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整是不必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辈的文人辞章老是想描绘得深刻、警醒,恐怕读者不留神。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听,由于它是有情感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注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途径的妇人,是她在激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明显地感触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厚了很多。倘试把旁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白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不起伏,抒怀后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自身有其特殊的情趣。
熟习乡村生活的人常常看到这样的暮景。农作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到了黄昏降临之际,所有即归于温和、静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暖和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傍晚,在大地上呈现白天未有的温柔,农人以性命珍重着的货色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凡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斯惘然地等待着。
这诗的两章简直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腕??以重叠的章句来推动抒情的打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改变为对丈夫的挂念和祝贺: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括的情感却又是那样仁慈和深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润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处所。它的自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反复的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84238.html
相关阅读:《击鼓》译文注释_《击鼓》点评_诗经的诗词
《读中兴颂碑》译文注释_《读中兴颂碑》点评_张耒的诗词
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_翻译和赏析_崔颢古诗
《塞下曲四首》译文注释_《塞下曲四首》点评_卢纶的诗词
君子于役原文_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