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时代诗人佚名的《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凌晨亭亭玉破,青青的叶片上转动着露珠,在向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布满青春活气的少年。人由园中葵的蓬勃成长推而广之,写到全部天然界,因为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烁着性命的辉煌,到处是活力盎然、欣欣茂发的气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可贵的货色──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斥青春活力的时期,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妙。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方的意思,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流,转瞬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阅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败,损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斯,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进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令。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白对“青春”昙花一现的爱护,其中一个“恐”字,表示出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能为力,青春凋零的不可防止。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光跟无垠空间,时间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标准来权衡人的生命也是老逝世当前不能回生。在这永恒的做作眼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论断,停止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本人的人生休会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天然界的万物只有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硬朗,人却不同,不本身努力是不能胜利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此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即是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取代读者思考高超。正因为此,使这首诗避免了轻易惹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朴有力,深厚蕴藉,如洪钟长鸣个别,深深地感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象征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觉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需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咱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那段对于人的生命应当如何渡过的名言。“人最名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而,一个人的毕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想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懊悔,也不因一事无成而惭愧;这样,在他行将分开人间的时候,就能够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体的精神,都贡献给了人世间最绚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领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时间,这种人生立场无疑是踊跃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余的文人诗悲叹人生的急促、宣传极乐世界,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宝贵的佳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85717.html
相关阅读:沧浪歌原文_翻译和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全诗赏析
峡江寺飞泉亭记原文_翻译和赏析_袁枚文言文
人有酸甜苦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全诗赏析
论盛孝章书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原文_翻译和赏析_孔融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