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全诗赏析

编辑: 淡泊明志 关键词: 写景的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唐代诗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光和地点。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憧憬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写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巍峨的树林。“古寺”“高林”凸起了山寺的幽雅和安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捉住寺中奇特的风物,形象地刻画了山寺幽邃、清寂的风景。“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安静的处所。“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排除。“空”,打消。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名义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应。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抒发了诗人宁静的心坎感触,也模糊吐露了对事实的气愤和恶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应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示伎俩,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做作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弥补,进一步以钟磬音响微微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万籁”,指天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音响。“俱”,都,全体。“寂”,沉静,不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运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现开端和停止。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安静的境界,表白了诗人旅行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寻求。全诗档次明显,意境幽深,寄意蕴藉,简练明净,沾染力强。由本诗演变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气氛?这样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有什么关联?
诗人在凌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朝阳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凑集的地方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赞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气象中露出着礼赞佛宇之情。而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明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清幽美好的环境,使诗人赞叹,沉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荣,看见鸟儿逍遥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跟本人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邪念登时涤除。空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便利品》),精力上极为污浊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好像领悟到了佛门禅悦的奇妙,解脱了尘世所有懊恼,像鸟儿那样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似是大天然和人间间的所有其余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婉转而宏亮的佛音领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观赏这禅院优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86764.html

相关阅读: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锦江春光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_全诗赏析
绝句二首 杜甫
酒泉子?长忆西山 潘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